首页 -> 2006年第6期

“六一”节,幼儿快乐吗?

作者:陈一平等




  幼儿的快乐是什么
  陈一平
  
  
  “六一”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他们的愿望是什么,想做什么,怎样才能快乐地度过自己的节日呢?很多幼儿园在“六一”前组织幼儿排练节目,到那一天,请来家长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共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安排吗?他们能感到过节的快乐吗?我认为,关键是要看演出的节目是如何选择的,排练是如何组织的。
  “六一”快要到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大一班的老师组织小朋友讨论:“‘六一’,我们可以表演什么节目呢?”小朋友自己提出了建议:有的说千手观音,有的说海底世界,还有的说动画卡通。在集中了小朋友们的意见后节目确定了下来。接着,幼儿自由选择,报名参加演出。排练时间到了,大家按自己的想法“排练”起来——有的学着电视里的演员跳起了“千手观音”,有的模仿起海底的动物,卡通人物“神奇宝贝”更是被那些男孩子们表演得逼真而有创意……表演“千手观音”的小朋友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他们探讨着“怎么才能做到从一个人背后伸出许多手?”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们想出了办法,困难终于克服了,他们快乐极了。
  “六一”那天,小朋友们穿上了自己和老师、家长共同准备的服装,舞台上摆着大家一起制作的道具,小演员们认真地表演着,博得了全园小朋友、老师和家长的热烈掌声。他们体验到了自己节日的快乐。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确定节目,按自己的想法排练节目,自己解决排练中的问题,参与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老师给了他们自己主动参与的机会,孩子们是那么投入、快乐。快乐,就是付出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体验。
  
  幼儿的快乐其实很简单
  肖瑞星
  
  
  案例一:“六一”儿童节到了,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庭联欢会。小朋友们轮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然而,琪琪并没有被同伴们的演出所吸引,却对旁边会唱歌的玩具娃娃产生了兴趣,并和娃娃玩起了“扮家家”游戏。当轮到琪琪和妈妈上场时,琪琪仍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妈妈一个劲地催促着琪琪,老师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琪琪不情愿地放下了娃娃,被妈妈拉上了场,噘着小嘴勉强地演完了节目。虽然表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可是她并没有感到快乐。
  案例二: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给小朋友们编排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一个舞蹈开始了,小朋友们认真地跳着。突然,站在后排的一个小女孩自作主张地跑到了前边,尽情地对台下的观众表演起来。台下的观众给了她很多赞赏和夸奖,她快乐极了。
  孩子们是天真单纯的,也是细腻敏感的。在他们眼中,快乐真的很简单:一个心愿的满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都能带来快乐。只要自己的表现得到认可,他们就会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在这样的快乐中,孩子认识了世界,建构了自我。
  
  “六一”节真快乐
  朱静芸
  
  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打开窗户,让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和我一起迎接孩子的到来。今天的孩子们不但可爱而且格外美丽,因为,今天是他们最期盼也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早上9点,游园活动开始了。我们大班小朋友最重要的任务是带着小班弟弟妹妹参与游戏。孩子们一大一小,两两牵着手,兴高采烈。妞妞挽扶着妹妹走小桥、钻山洞,并鼓励她:“不要怕,要勇敢!”轩轩把玩“套圈”游戏得到的奖品——一辆玩具小汽车送给了弟弟;明明紧握着妹妹的小手,一起玩“钓鱼”游戏,当她们终于很辛苦地钓起一条鱼的时候,两个人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胖胖在参加“跳跳转”游戏时干脆一下抱起了小弟弟,弟弟乐得哈哈大笑,胖胖一边擦汗一边乐呵呵地说:“得第一名了……”看到了这些,我也笑了,这样的笑带有许多欣慰和满足。在“六一”节,世界上最美丽的是孩子快乐的笑脸。
  
  今年的“六一”更有意义
  候懿娜
  
  儿童节前夕,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六一”的讨论。孩子们显然很兴奋,有的希望得到一个好玩的奥特曼,有的希望去外地玩。
  凡凡却好奇地问我:“老师,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要过‘六一’儿童节啊?”
  “对呀!‘六一’是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当然都要过了!”
  “那我今天来幼儿园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姐姐,她穿得破破烂烂的,妈妈说她是讨饭的。她也过‘六一’儿童节吗?”
  这次对话深深印刻在我心里。我们一直要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好品质,但却没有给孩子一个真正可以付诸行动的空间。在即将到来的“六一”,组织孩子们参加一次向他人献爱心的活动不是更有意义吗!
  我把想法告诉幼儿,他们的反应非常热烈。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在“六一”节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六一”节,我们去孤儿院看望那些失去爸爸妈妈的孩子。孩子们早早来到幼儿园,带着好吃的点心、漂亮的衣服、崭新的书包、精美的图画书……当他们亲手把自己制作的卡片和精心准备的礼物交到小伙伴的手中,当他们和小伙伴一起表演精彩的节目,当他们手牵手相拥在一起对着镜头做“鬼脸”时,我看到了每一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快乐……
  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节日不是更有意义吗?它能够让孩子们小小的心灵盛着满满的温暖,给予别人,也快乐自己!
  
  重新解读幼儿的快乐
  秦奕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成长。我们似乎同样坚信,幼儿是在享受着快乐生活的。然而,究竟什么是幼儿的快乐?幼儿怎样才能获得快乐?我们了解得很少。在完成本期有关话题的讨论后,我发现,幼儿心中的快乐是自主的、真实的、具体的,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
  
  一、幼儿的快乐来源于周围生活
  丰富多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如果幼儿平时缺少生活的体验和观察,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感悟,那么他们是很难快乐的。只有那些能引起幼儿感动,产生情感共鸣的事物才能激发幼儿内心真正的快乐。在上面的《今年的“六一”更有意义》中,幼儿在与孤儿院幼儿的交换礼物和联欢中感受到了快乐;在《“六一”节真快乐》中,幼儿在与弟弟妹妹的互助性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我们看到,这种快乐情感的产生来源于幼儿在特殊情境下对那个衣着破烂的小姐姐的关注——“在‘六一’节那天,她做什么呢”;来源于幼儿平时接受的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平时幼儿园开展的大班哥哥姐姐和小班弟弟妹妹的手拉手活动。虽然这种关注有时是幼儿的自发行为,有时是平时教育的影响,但共同之处是,幼儿关注到了周围生活的意义,他们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二、幼儿的快乐表现于真实投入的情境中
  自主性是幼儿的快乐得以表达的关键,而真实的情境是幼儿快乐情感表达的土壤。快乐的情感不是成人从外界“催化”幼儿产生的,而是他们从内部“自发”产生的。每年“六一”节,很多幼儿园会组织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我们应当思考,怎样让幼儿在这种活动中自然表达快乐情感,而不是把它变成强加于幼儿身上的训练任务?如果幼儿主动地去设计、练习、表演,他们就不会认为是在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对幼儿而言,自主选择、设计的表演是一种快乐体验。在《孩子的快乐是什么》中,我们发现幼儿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而这些原本就是属于他们的。所以我想,快乐就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快乐,就是付出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体验。快乐是一种对幼儿发展来说非常有价值的积极情感,而真实投入的情境表演不仅使这种体验得以表达,而且这种特殊的“六一体验”也转化为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经验。
  
  三、幼儿的快乐依赖子成人满足其内心需要
  幼儿内心需要的满足是快乐得以持续的前提,而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是幼儿快乐延续的有力支持。成人的“(教育)机智表现为对孩子体验的理解,保留了孩子的空间”(马克斯.范梅南语)。在《幼儿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中,我们发现,幼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内心需要——渴望拥有与娃娃玩具做游戏的机会、渴望得到台下观众的关注,孩子的快乐很简单:“一个心愿的满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都能带来快乐。只要自己的表现得到认可,他们就会感受到无限的快乐。”这么单纯的需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满足呢?也许,在快乐着幼儿的同时,我们成人也享受到“六一”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