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反思

作者:殷 敏




  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和调节能力,教师善于运用反思,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一、何时进行反思
  
  1.实践前的反思
  这是一种成熟性反思,即已有的经验、教训对未来的指导。自问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否明确?通过本次活动要促进幼儿哪些具体能力的发展或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以往经验,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设计防范措施等。例:语言课中要学习扛、抱、抬、背等几个动词,如何让幼儿理解得透,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动作模仿活动,提供实物让幼儿做一做,增加感性认识。
  
  2.实践中的反思
  这是过程性反思,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过程性反思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它要求教师能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反馈的信息,或针对教学“意外”,积极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在语言活动“摇篮”中,由于在备课中缺乏对幼儿认知思维的了解,我以为把“蓝天”想象成“摇篮”对幼儿来说并不困难,教学中未做针对性的引导和经验迁移,因此在自以为不是难点的地方造成了孩子思维跨度上的困难。在进行迁移引导后,难点才得到了解决。
  
  3.实践后的反思
  这是回顾性反思,能促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我们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进行反思: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这样做带来什么样的直接、长期的后果?他的行为是否合适等。
  
  二、如何进行反思
  
  1.从问题入手
  反思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通过反思问题,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幼儿经常违背常规甚至屡教不改,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反思: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幼儿对常规缺乏理解,还是教师交代不清?或者是某些常规根本就不适合幼儿?等等。教师只要经常反思,就能找到原因,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2.做好反思记录
  对于发现的问题、发生的事件、自己的感受等,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保持与自己的对话,那么就有利于抓住瞬间即逝的思想火花,在记述中理出问题的头绪,在思考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做一些教育笔记,不仅能增强自己的文笔功底,还能提高理性思辩能力。
  
  3.善于借鉴他人
  一个人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要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必须多读书,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如在园内外组织的教研、观摩活动中,要积极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善于学习专家、同行的经验,不能盲目照搬,学会研究别人的成果,借鉴性地、创造性地利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