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材料

作者:何 锋等

“老师手里的彩带像什么啊?”“像老师美丽的裙子。”“不,像我爷爷的胡子。”“像我妈妈的头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了起来。
  “对,你们说得都没错,老师现在要让彩带变一变,看它能变成什么,请小朋友仔细看。”只见老师拿起剪刀把手中一根彩带轻轻地剪成了碎片,停了一下,又提醒孩子看看老师用剪刀的方法。接着,老师把几根彩带并在一起,把它们一下一下剪碎,直到彩带全部剪成碎片。这时,老师笑眯眯地告诉小朋友:“看,老师的彩带现在都变成了落到地上的彩色的‘雨点’啦!小朋友各自拿一根彩带也来试试。”话音刚落,小朋友们便纷纷从身旁的小篓子拿出一根和老师一样的彩带和儿童专用的小剪刀,迫不及待地剪了起来。
  剪完一根,不少小朋友尝试用小手捏着两三根彩带一起剪,而老师则不停地在孩子们中间指导和纠正错误的剪法。五分钟左右,四十二个孩子的小篓子里都装上了他们自己剪好的彩色“雨点”。
  “请把你们的小雨点都送给老师,好吗?”孩子们纷纷把他们的小雨点都倒进了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大篓子里。“现在,请小朋友抬头仔细观察。”话毕,老师挥手将小朋友们送来的彩色“雨点”一把把抛向了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飘飘悠悠地落在了教室的地面上。孩子非常开心!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雨点都有哪些颜色呢?”“红色。”“黄色。”“蓝色。”“还有绿色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谁也不甘落后。“好吧,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雨点捡起来,然后把雨点放在各自颜色的小篓子里,看清楚,不要放错了。”
  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兴奋地行动了起来,一双双小手忙个不停。不一会儿,四种颜色的小雨点就一点不剩地全部按类放到了四种颜色的小篓子里。这时,老师又在小黑板上迅速用白粉笔勾勒出苹果,香蕉、大树和云彩的图案。
  “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组合作,用不同颜色的小雨点给这四副图画穿上漂亮的衣服,行吗?每个小组的孩子们是那样的尽力和认真:“快补一个,再左一点。”“你贴歪了,让我来吧。”唧唧喳喳的童音儿语大胆无忌。不一会儿,小黑板上的四幅画都穿上了美丽的外衣——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绿绿的大树、蓝蓝的云朵。
  “怎么样,好看吗?”老师问孩子们。“太好看了,老师!”“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好了,现在让我们排成小鸟的队形,飞到太阳底下去玩吧!”
  孩子们随老师走出了教室,而我却还沉浸在刚才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里。活动完毕,我一把抓住那个老师的手,重重地说了声“谢谢”,也知道了那位老师的名字叫邵兰萍。就这样,那把彩带、那群小鸟、那个要做母亲的幼儿教师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把彩带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细细想来,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具,充分释放了潜藏在幼稚生命深处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里有自主,有合作,有思维,有审美,有技巧;这里有生动活泼完整健康的生命正在成长;这里更有乡村女教师纯朴动人的爱心和充满激情的教育智慧。
  在现代化的课堂里,缺失的往往不是科班高材生,不是设备,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传递的方法,缺的也许就是像那位乡村女教师那样的追求和智慧。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