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一分钟》后的反思

作者:陈佩华




  一次外出听课,听到一次综合活动“一分钟”,很受启发。回来后,我自制课件,也尝试上了这次活动:
  先演示课件时钟,教幼儿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知道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接着让幼儿分组在一分钟内进行穿插花片、穿木珠、拣弹子,记下自己的操作结果,组织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会不同,从而让幼儿明白:动作的快慢、是否抓紧时间会影响操作结果,接着请幼儿用同样的物品进行第二次操作,要求动作加快,抓紧时间,结果,幼儿的记录结果都比原来有了提高。
  活动过后,我仔细反思,觉得这次活动还可以这样设计:
  一、在幼儿操作后,请幼儿交流:你是怎样穿花片的?特别是可请动作快,插得多的幼儿上来介绍他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可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中好的经验能得到推广。因为,许多工作,工作效率除了与动作快慢有关外,还与工作的方法有关。如拣弹子,用筷子方的一头拣,就比用筷子圆的一头拣要快得多,插木珠时,将穿好的木珠搁在桌上穿,比将木珠拎在手里再穿要快。这样设计,幼儿在操作时,不仅会在动作上思考如何加快,还会在技巧上进行探索,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动手又动脑。
  二、可设计为复习数的减法教学:一般可放在大班下学期结束时进行,让幼儿记录两次不同的操作结果后,提问幼儿:你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插了多少?请幼儿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再请全体幼儿共同检验同伴的作业是否正确。这样设计教学的优点在于:1.两次操作均是幼儿的亲身经历,一定会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我到底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插了几个?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肯定高。2.在幼儿列式后,组织全体幼儿一同检验同伴的算式是否正确,每个幼儿的操作结果不同,所列的算式肯定也会不同,这样可避免以往教学中老师出一道题目,幼儿列出一道或几道一模一样的算式,懒惰的幼儿不动脑筋,抄袭旁边幼儿的现象。
  外出听课的机会不多,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如果听后不尝试,就没有了今天的反思,而反思会让我们不断地成长。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