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措施

作者:官少君




  亲社会行为是指自愿地做出有利于他人、表现出正向的社会行为,如分享、同情、谦让、助人等。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如果只重视幼儿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忽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导向,则会导致幼儿发生自私、任性、缺少同情心等问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移情训练法
  
  这种方法主要培养幼儿理解和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幼儿白发做出亲社会行为。为此,我设计了“画脸谱”、“幸福拍手歌”“认识表情”等一系列活动。如在“画脸谱”活动中,我先让每个幼儿都照照镜子,观察自己做的各种表情,然后画出自己认为最好看的表情脸谱,结果画高兴脸谱的人最多,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样子最好看。又如在“认识表情”活动中,我分别出示了高兴、伤心的脸部表情,引导幼儿进行描述和谈论,猜测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情,当身边的人出现伤心的表情时我们怎么办?最后通过模仿游戏,学习同情与安慰他人的语言与动作。此外,我们在班上还设立了“悄悄话区域”,幼儿在这里可以毫无压力,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和喜爱的娃娃说说悄悄话,将心中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二、游戏教育法
  
  游戏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幼儿在游戏中需要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从而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会与别人交往的正确方式。以“迷路的小花鸭”为例,我和幼儿一起设计了错综复杂的山林道路,把小花鸭扮演者“丢”在山林里,安排幼儿扮演樵夫、山林管理员、游客等,看小花鸭是如何向他们求助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我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小花鸭为什么哭了?樵夫不给小花鸭指路对不对?游客给小花鸭指错路对不对?小花鸭为什么笑了……幼儿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应该帮助别人以及如何帮助别人的意识。在游戏结束后,我对表现正确的幼儿进行肯定、赞赏、鼓励,使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愉快的体验;对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的幼儿,我也及时批评指出,使之改正,将负面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亲社会行为。
  
  三、榜样教育法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自觉性和稳定性尚未形成,正确地使用榜样教育法,不但可以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而且能使幼儿从他人的积极情绪反应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一次,班上有个孩子摔倒了,一些小朋友看到此情景哈哈大笑,这时有个男孩跑上前扶起摔倒的同伴,一边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一边关心地询问摔疼了没有。这时,我抓住机会,召集所有的幼儿对这件事进行评论:谁对谁错?你喜欢谁?如果你摔跤了你的心情如何?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学习好的榜样。
  
  四、家园一致教育法
  
  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亲社会行为,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们通过“家园教育之窗”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信息;设立了“家园信箱”“班级邮箱”,建议家长给我们写信或发邮件,共同交流教育体会,增强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