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记录方法初探

作者:方景融 秦淑娟




  活动一:在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中,孩子们通过操作发现了不同颜色调和后会产生变化的现象。可在小结中,仍有不少幼儿不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于是,教师让幼儿再次操作,要求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相应颜色的彩笔记录下来。在第二次小结中,幼儿基本上都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表达和概括。
  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记录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和更认真地思考,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条理化、清晰化,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的能力。
  活动二: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趣味七巧板》时,除了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形状的彩纸外,还制作了相应的记录表。要求幼儿在认识多种形状的基础上,用不同图形自由拼图,再把自己所用图形的数量分别记录下来。在对幼儿作品进行展示、交流时,教师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解说自己的作品,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幼儿正确记录了图形的数量。原来,孩子们的兴趣在于充满创意的拼图过程中,对随后的记录并不专注。同时,由于是自由创作,不少孩子用的同一图形的数量大于5,甚至达到9、10。这样的数量显然不是中班幼儿能够统计的。
  分析:本活动中记录的任务超出了幼儿的能力水平,使整个活动的重心发生偏移,影响了幼儿的大胆创作,淡化了应有的创作热情。这种为记录而记录的学习并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活动三:在班级种植活动中,教师给每组幼儿准备了“豆豆小家”,请每组幼儿各自记录豆豆生长的情况。孩子们每天都认真观察、做记录,而且还相互交流:“我们的豆豆有小芽了,有点绿。”“为什么你们的豆豆小芽比我们的长呢?”“喂面包给豆豆吃,它会不会长得快些呢?”……
  分析:这一活动中的记录是快乐的,它伴随着孩子探究和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同伴间的交流是自发的、兴趣盎然的。孩子们在交流中互动着、学习着、思考着。这样的实验记录适宜长期使用和保存,并成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真实记录。
  活动四:在数学活动《剥毛豆》中,教师要求幼儿记录每次剥出毛豆颗粒的数量。教师在示范时,有意识地只讲解操作步骤,不做记录示范。还提醒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很快的,孩子们的记录纸上“百花齐放”,有的用圆点,有的用图形,有的甚至每次画不同的动物来表示……
  分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为每个幼儿搭建起自主的舞台,孩子们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更建构起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原本不断重复的枯燥学习富有了主动性、趣味性。
  总结和反思:
  通过尝试和分析,我们一方面的确感受到“记录”这一幼儿自主学习方式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清晰地看到“记录”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必须符合幼儿的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多种记录和规范记录的关系
  
  鼓励幼儿个性化的记录的确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和创作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些常见的科学概念,教师还是应该教给幼儿一些统一意义的符号和图画,这对于培养幼儿严谨的记录方法和正确的科学态度很重要。 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记录方式的个性化,还应与幼儿一起探求最简洁、有效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个体记录和集体交流的关系
  
  如果说个体记录给予了每个幼儿自我创作的机会,那么,集体交流则是展示这种个性创作有效的舞台。因此,记录要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机会去说明和描述自己记录的内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用准确、连贯的语句去讲述,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的能力。那种记录完毕就束之高阁的做法违背了记录本身的目的。
  
  三、记录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关系
  
  以往,记录的方法一般用在科学活动中,而现在它已经延伸到美术、音乐、健康等多种领域中。自然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为记录而记录的错误做法。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记录的内容应是整个活动的关键内容,幼儿能通过记录的方法主动化解教学内容的难点。片面强调对一些次要内容的记录会顾此失彼,影响幼儿对重要信息的接受。同时,实际记录的内容应是形象化、多样化的,过于抽象和单一的记录内容会影响幼儿记录的热情。
  
  四、单次记录和系统记录的关系
  
  通过在主题活动中运用记录的方法,我们发现,记录应追随幼儿整个探究过程。也就是边学边记,单次记录只能展现探究过程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那些过后补记、教师包办记录的做法会使记录活动留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幼儿系统观察和探索的兴趣。此外,请家长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连续的记录也是很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