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怎样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陆克俭




  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有人间我:现在的教学研究应该搞些什么?怎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把教学研究搞得有声有色、久盛不衰?搞哪些教研活动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由此看来,虽然大家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研究,但是要做得有乐趣、有长进、有成效,并不容易。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历和感悟,从“研究型教师”的心理品质培养与教学研究的“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向热衷于幼儿园教学研究的同行们,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与思考。
  
  一、加强“专心”“虚心”“恒心”等心理品质培养
  
  教学研究是一种高智慧型工作,它需要教师们付出比平时教学高得多的智能与努力,并非所有教师都能胜任。因此,当务之急是把有教学特长的骨干教师培养成教学研究型的教师。培养教学研究型的教师应该从何处人手?笔者认为,应从“专心”“虚心”“恒心”这三种研究所必需的心理品质的磨练和养成开始。
  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思考与操作密切结合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具有较为“专深”的知识与技能。想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凭着学校里所习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自发的爱好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信息的收集、经验的丰富、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然而。从近些年来,本人涉足的基层教学研究的实际状况来看,每每与一些基层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对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时,一些老师虽然兴致很高、思维也很活跃,但是由于“专心”不够、“潜心”不深,总觉得他们离研究型教师的标准还有那么一点差距。例如,在多次与一位毕业于师范学校体育专业,现已从事多年幼儿园体育教学并有了一点名气的老师在一起进行教研时,我多次问他:从事这么多年的体育教学了,你现在积累了多少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你收集了多少幼儿体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影像资料?你的电脑里有没有建立幼儿体育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库?在你据有的信息、资料、媒体之中,有外省市和国外的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思索过幼儿园体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吗?你在教学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你想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上做些什么?等等。从初识该教师至今,已有七八年时间了,可每次听了他的回答,我总觉得他只是由最初的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了一个能开些吸引同行的教学观摩课的男性教师罢了,可在教学研究能力上没有什么质的变化。为什么没能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呢?关键还是“专注之心”不够!我认为,如果立志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在教学上有所作为的教师,那么我们就该下决心将教学研究变成自己漫长人生与日常生活之中的重要工作,否则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笔者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也相识了无数幼儿教师。我感到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听赞许的声音,而讨厌不同的观点与建议,导致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有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如一位擅长美术教学的教师,她已步入中年,据介绍,她所教的孩子中,有许多已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大奖,所以她颇有些成就感。在观摩了她的一堂以“美丽的海底”为主题的图画教学课后,我们给她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本以为她会愉快地接受,但遗憾的是,这些好的建议却都被她的老资格、老经验给否决了。对此我很有些疑惑与叹息。试想,一个教师的思想和手脚如果被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和光环给束缚住了,再也没有了向他人学习、向幼儿学习、向多变的现实生活虚心学习的意识和勇气,除了让自己的教学逐渐变得模式化外,还会有什么进步。其实,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正是我们互相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平等交流、学习的原因。笔者认为,“虚心”,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当然,“虚心”不能失去“自我”,“好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模仿”。我们在虚心学习他人之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思想、观点、方法之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多从不同人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上。
  教学研究应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延续,体现中西的融合,为此,它需要不断的积累,须有深层次的积淀,通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花费几年到十几年时间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结出研究的硕果。可是,如今的幼儿园教学研究,正在流行着一种“喜新厌旧”“跟风、追星”式的“快餐文化”思潮,具体表现为:什么新奇搞什么,什么流行搞什么,外国人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专家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一个教师同时参与多项学科的研究,一个人两三年时间内就能完成几个跨领域的课题研究。受这种“快餐文化”思潮影响而搞出来的教学研究成果,恐怕只能是写在纸上的东西,好看而不中用!教学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教学研究是一项崇高而严肃、漫长而艰辛的工作。没有理性的思维、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科学的精神、没有求实的态度、没有踏实的作风,是绝对搞不出真正成果的。“跟风、追星”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绝不适合于人的教育和培养,也决不适合于教学研究工作。一个有志于幼儿教育的人,如若想在教学研究上出些成果,应该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志气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这是一个研究型教师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二、“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研究机制
  
  晴朗的夜空虽然繁星闪烁,但是最明亮的星星却屈指可数。幼儿园里也是如此,虽然老师众多,但热衷于教学研究的老师,为数不多。如何才能将这些教师对教学研究的兴趣、热情和能力转化为广大教师的共同的教学行为?如何使热衷教学研究成为幼儿园的一种风气?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热衷、关爱、倾心于教学和教学研究,要有那种伯乐“相马识才”的胸怀与功夫,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有计划地不断组织大家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教学示范活动”“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教学改革研讨活动”等,把那些有学科特长、有一定教学能力、有教研积极性的教师推上教学组织、指导的岗位,让他们担当主角,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全园教师参与研究。这就是所谓的“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然而,“有才者多清高,有艺者不传人”,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里也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加强骨干教师、教研能手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这些教学精英、能人在幼儿园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如何保护和维持教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学研究工作能真正做到“有声有色、久盛不衰”?笔者认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思维和眼界都要跳出“本园”这个“小圈子”,时常从大处着眼对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提出恰如其分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教师的使用与培养相互结合,使他们感到搞教学研究工作苦中有乐,有成就感。要根据园内教学研究的实际,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老师们提供和创造学习、研讨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内、国外同行们的相关研究,促使他们在更好、更高、更新的基础上去进行教学研究。这就是所谓的“以面促点”的工作方法。在这方面,台湾省台北市黄胜宗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原是台湾辅仁大学体育系的学生,在大四那年他开始涉足幼儿园体育教学,最初他只是想到幼儿园去带带体育课、体育活动,增加一点实践经验。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踏入幼儿园就大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和尊重,他发现了自己人生事业发展的天地,从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研究生涯。他说,自己的教学研究经历了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与自己的教学视野和交流空间的拓展有关。最初他只局限在台湾省内搞教学研究,后来他有幸多次来大陆与同行交流、研讨,看到、听到、学到、想到了许多新的东西,有了新的激情和灵感,他的研究上也就有了突破。再后来,他还有意识地把与同行交流、学习的范围扩大到日本、韩国等地,结果他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更新的水平。但愿有志于教学研究的幼儿园领导和老师们在阅读了我的这篇文章之后,也能如黄胜宗先生一样,教学研究的激情不断地高涨!教学研究的灵感不断地出现!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