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行之有效的主题开发模式
作者:王新兴
1、成立主题活动开发组织
在主题活动开发之前,幼儿园应成立以业务园长、保教主任为核心,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的主题活动开发组织,并设书记员。有时,可邀请一些富有经验的小学教师、课程研究专家、教研员、家长参与其中。在这样一种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经验背景或生活阅历的人群中,以活动主题的确立为主要任务,以孩子的发展为讨论的目的,参与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讲述自己认为对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现象、事例或故事。在讨论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己报名充任主持人。活动设主持人可以有效提高教研效率,主持人同时也是民主参与者。
2、记录、梳理
每次进行主题活动开发教研时,书记员将参与者想到的与主题活动有关的事例、方案等记录下来,记录一般要尽可能具体。
主题活动开发教研活动结束后,书记员要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类,将类似的事例、方案等记录在同一组(类)的项目中。
这些最初的记录极有可能是粗糙的,非完整的,然而,它却是极富想象的,它可以对参与者形成有益的启发,促进大家对那些不成熟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促进提议者教研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刷子”主题活动由于被记录下来,才得以在下一次的研讨活动中被参与者重新拿出来研讨,并进行了梳理。
3、主题提升
研讨后,书记员为大家提到的每一组(类)的内容写下标题,或者分类标注。为每一组(类),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关键词或短语。作为主题活动的题目。当然并非所有的事例、方案都能成功开发为主题活动,或暂时被搁置,等待时机;或不可使用,记录在案,为以后的活动节约时间等。
主题活动的开发是一个科学思考的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孩子,参与开发者必须心里有孩子,视野里有孩子,活动主题取舍应围绕孩子的兴趣、经验、生活等。“刷子”主题并不是一开始就为大家所接受,有的老师就担心主题离孩子的生活太远,经参与者观察、了解、讨论,活动主题才得以确立,为大家接受。
4、横向交流
在主题活动教学中,一般有多个教师一起协同教学。协同教学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等对主题活动内容作独特处理,丰富细节,选择方法,形成详实的教学方案。在每一个主题活动计划中,既要有共同的特色,又要考虑到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个体,可能因教师的兴趣和经验不同而出现一些特别的步骤或内容。协同教学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师之间知识、方法、策略的内省与整合,有利于实现主题活动开发过程开放与多元化。“刷子”主题的教学方案,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形,或侧重在刷子的分类上,或侧重在刷子大小、轻重、刷毛的软硬上,或以刷子为主题的角色游戏上,等等。
5、判定主题活动价值
主题活动价值的判断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从有利于孩子发展角度思考活动的价值,通过设想更多的具体问题,如:(1)这些主题能够做些什么?(2)是否能够基于孩子已具有的经验、体验及能力?(3)是否能够帮助孩子更加了解、认识他们所生活、居住的世界或环境?(4)是否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别的孩子?(5)是否能够让孩子了解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人、物等?(6)是否能够提供孩子在游戏中扮演社会角色或表达想法的机会?(7)是否能够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开发智力?(8)是否能够促进孩子与父母、同伴、师幼之间的沟通?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让主题活动的价值得到参与者更广泛的质疑和认同。
6、形成体系
随着开发实践的深入与发展,积累下来的主题活动方案会越来越多。这时可以将积累下来的活动方案按照孩子与自然、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我三条线索进行必要的梳理、整合、分类,按孩子年龄段、接受能力、时间空间的变化。形成教学顺序,依次展开活动。主题活动“刷子”就可以归入“孩子与社会”这一大类,形成以刷子为主题包含认识刷子、刷子的用途、刷子的结构、刷子角色游戏、刷子制作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主题系列活动。
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孩子而言,主题活动都应该形成一个细密完整的结构系统,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主题活动的开发和使用应注意三条线索的均衡。世界是整体的,孩子是整体的,个体、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整体,成于整体,主题活动也应关注孩子这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