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优化教学结构改善语言活动效果
作者:王惠萍
1、承上启下。温故导新。在开展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时,我启发幼儿回忆故事内容,理解角色特点,主要依托三个连续的问题:(1)前几天,我们已听过“金鸡冠的公鸡”中的第一段,知道了公鸡第一次受骗的经过。狐狸是怎样引诱公鸡的?谁能来学着狐狸的样子对公鸡唱一唱呢?听了这首儿歌,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2)从公鸡的受骗中,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3)公鸡被狐狸抓住以后。它们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
2、奇妙设疑。顺势引导。在实施中班语言活动“淘淘的星期天”时,我们通过设疑,启发幼儿猜测猴妈妈的去向,引出图画信。(1)出示小猴淘淘。师:今天是星期天,小猴淘淘早上起来,发现妈妈不在家,急得快要哭了,你们想想看,他妈妈会去哪儿?(幼儿自由猜测)(2)发现信。师:淘淘在家找呀找,发现一封信,淘淘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他看一看,读一读。
3、媒体演示,直观感知。在大班语言活动“小小宇航员”的导入时,我们播放“神舟六号”发射的录像,进仓——发射——遨游太空——返回地球——定格画面费俊龙。然后,向孩子们提问:这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到哪里去了?从而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优化衔接过渡
1、由果及因,联想过渡。在小班讲述活动“猴大哥”第三环节中,教师指导幼儿玩拼图游戏,从中寻找答案。教师先指导幼儿观察到底是谁扔的香蕉皮?出示图片1提问:(1)猴大哥吃完香蕉是怎么做的?(2)猴大哥吃完香蕉把香蕉皮扔在外面,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接着请小朋友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从上到下,重新排图。
2、捕捉细节,设疑过渡。在大班讲述活动“爱心小兔”中,当说到小猴打算给大灰狼送一只小兔时,教师问:你们赞成吗?为什么?然后置疑:小猴听了笑着说送的是一只特殊的小兔,什么地方特殊呢?
3、归纳导引,总结过渡。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的第二环节第四层次,为了帮助幼儿归纳公鸡的特点,感悟蕴涵其中的寓意和哲理,教师问:故事发展到这里,公鸡前后一共受骗了三次,你们明白公鸡一次次受骗的原因吗?
三、优化教学高潮
1、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在“爱心小兔”语言活动过程中,教师“愁眉苦脸”地说:小动物们收到请柬之后,有的愁眉苦脸,有的胆战心惊,给大灰狼送礼物可真难啊!该怎么办呢?以此引导幼儿借助音乐、图片等推理、想象故事情节。在事件的冲突中。理解爱心,感知角色的变化。
2、设计一系列连环递进的问题。还是在“爱心小兔”语言活动中,在高潮迭起的矛盾冲突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感觉到大灰狼的变化了吗?他的心现在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呢?这颗火红的心又代表着什么呢?一年过去了。大灰狼的生日又到了,其他小动物会不会来祝贺他的生日呢?(借助背景音乐)……
3、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活动“淘淘的星期天”第二、三环节中,为了让幼儿理解、表述信的含义,掌握解读图画信的方法,教师直接出示图片进行提问:这信是谁写给谁的?(幼儿简单表述对图画信初浅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分步理解图画信的含义(猴妈妈写信告诉小猴什么事呢?这箭头是什么意思?)。然后进行小结:哦,我明白了,这些箭头表示妈妈叫淘淘一个人在家做事的顺序,妈妈让淘淘早上起来先……再……到了中午……再……最后……教师让幼儿尝试制作图画信,学习连贯表述信的内容。
四、优化活动结束
1、承前启后,前后呼应。在中班讲述活动“给熊奶奶读信”的第三部分结束时,教师先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何同样一封信,熊奶奶听野猪读很伤心,听小松鼠读却很快乐呢?那小松鼠会是怎样读的呢?谁来学一学?在音乐《ONE DAY IN SPIKING》声中,幼儿学小松鼠的口吻给熊奶奶读信。接着在结束部分,教师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幼儿讨论:在生活中,大声说话,没礼貌会让人伤心,而用轻柔动听的声音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彼此友好。心情舒畅。这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信,要让客人老师和收信人心情舒畅,你会用什么语气去读呢?
2、旧顾所学,提升认知。小班讲述活动“猴大哥”结束部分是这样安排的:(1)师:看,谁来了?(出示猴子玩具,孩子与猴大哥互相打招呼)(2)师:我们将刚才猴大哥发生的事编成一个故事告诉他吧。(3)师:猴大哥这么做对吗?哪个小朋友来告诉猴大哥应该怎么做才对?(猴大哥: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乱扔果皮纸屑了,谢谢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走。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看看还有谁会乱扔垃圾,我们也去帮帮他吧!)
3、启发思维,拓展延伸。在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西瓜皮”结束部分,教师安排幼儿想象添画,尝试创编儿歌:(1)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玩呀?听,老师为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西瓜皮,变秋千,小松鼠。坐上去,荡来荡去真有趣!(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谁会用它来干什么?(3)幼儿自由想象添画讲述、展示作品、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