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我不会”现象的透视及应对
作者:徐小芳 罗雪萍
一、因有依赖情感而说“我不会”
案例:飞飞,3岁,小班。下午游戏活动,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请老师讲故事。老师就请偎在身上的飞飞帮忙:“飞飞,请你帮老师把桌子上的那本故事书拿来。”可飞飞爽快地回答:“老师,飞飞还小,不会拿。”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帮助老师拿一本书,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事。而飞飞爽快地拒绝老师,是因为他生长在一个百般呵护,万事包办代替的家庭。他奶奶曾和我们说,飞飞只有三岁,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况且我和他爷爷都退休在家,生活的中心就是照顾好他。所以,飞飞在家中吃饭大人喂,衣服大人穿,玩具大人整理,自己不做任何事情,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帮助老师拿书这件小事,在他看来就如同在家一样,自然产生“我还小,不会帮老师拿书”的意识。
支招:
1、创设活动机会,让飞飞享受成功的快乐。由于飞飞的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所以教师应让飞飞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如拿书本、放玩具、搬小椅子等,不时地给予他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他体验“我会,我会了”的成功感。
2、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教师可通过家访、谈话等多种方式和飞飞的家长接触,让他们知道包办代替的危害,尽量为飞飞创设独立生存的条件,该让飞飞做的事情,就得让他自己去做:飞飞做不好的事情。父母应该指导他独立去完成。
二、因对活动无兴趣而说“我不会”
案例:辰辰,5岁,大班,是个调皮的小家伙,没有良好的常规,活动中注意力分散,常常和旁边的孩子随意讲话,时而爬到桌上,时而蹲在地上……当老师提问他时,他只有三个字“我不会”。
分析: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发生辰辰这样的情况,教师是否要反思一下在组织活动中,是否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如果教师的教学缺少艺术,流于死板平淡,那么幼儿说“我不会”也就不足为怪了。
支招:
1、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情绪易受感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所教活动的喜爱之情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如在学习儿歌《会长大的衣服》时,教师可用充满夸张的语调朗诵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魔术般奇妙的意境,和幼儿一起分析衣服会长大的神奇之处,让孩子充满好奇地学习儿歌。
2、教师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动有趣、色彩鲜明的教具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同时采用情景表演、故事导入、谜语等不同手段来组织活动。例如在活动“认识青蛙”中,教师不妨设计谜语:“河边有个歌唱家,白肚皮,大嘴巴,一天到晚呱呱叫,吃掉害虫保庄稼。”让幼儿在“猜一猜”中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3、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促进幼儿活动兴趣的发展。活动只有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孩子在活动中积极性才会更高。试想活动时老师所讲的东西幼儿一无所知,那么他们又怎能参与其中,感受活动乐趣呢?所以教师要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如在“动物狂想曲”活动开展前,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和幼儿观察自然角中饲养的动物,观看有关动物的录像,让幼儿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这样,他们一听到老师的话题马上就能唤起强烈的记忆和活动兴趣。
三、因期望引起老师注意而说“我不会”
案例:妞妞,四岁,中班。在一次手工活动“撕纸仙人掌”中,她撕得挺好。但当老师走近她时,她把纸揉成一团,双眼充满期待地望着老师说:“老师,我不会,你来教教我。”“老师看到你刚才已经撕好了,而且撕得非常好。”教师笑眯眯地摸着她的脑袋。妞妞还是满怀期待地望着老师说:“老师,我真的不会,你就能在我身边教我了。”
分析:从妞妞话中,我们能看到妞妞真实想法:“如果我不会做,那老师就能在身边教我,和老师多亲热呀!”反思和妞妞相处的日子,由于她内向,又很聪明乖巧,所以我们忽视了她。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关注。当妞妞看到那些特殊的孩子因为能力弱而说“不会”时,老师就会走到他们身边,加倍指导和格外亲热。于是,她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变着法儿说“我不会”。
支招:
1、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爱撒向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让所有的孩子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鼓励同伴和妞妞多交往。由于妞妞内向,所以和同伴的交流也不多,教师应鼓励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主动和妞妞多交往,让妞妞深深感受同伴间的情感和友谊,逐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因缺乏自信而说“我不会”
案例:笑笑,5岁,大班。不爱与小朋友交流、合作,从不主动参加小组集体活动。在音乐欣赏“动物狂想曲”活动中孩子们大都高兴地扮演着各种小动物,但笑笑却无精打采地站在一旁。教师请他一起表演,他欲言又止:“老师,我不会。”
分析:笑笑来园半年,在参与活动中有退缩行为,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事,完不成任务。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笑笑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工作很繁忙,很少与孩子交流,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行为反应与心理卫生,使孩子的情绪状态、行为反应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形成了孩子否定“自我”倾向,自信心不足。
支招:
1、教师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认真评价对待幼儿。幼儿对自己尊重、崇拜的人的意见特别重视,他们的看法往往会决定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在任何一个活动环节里,教师应多用肯定、鼓励的语气与幼儿交流,如笑笑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我就让她做小老师,教其他幼儿穿衣服、叠被子等等,让她看到自己出色的一面。
2、提供锻炼能力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评价。教师对幼儿的积极评价,固然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途径,但是单单依靠外部的表扬和他人的支持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帮助幼儿获得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别人的赞赏里获得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多提供幼儿锻炼和发展能力的机会。
幼儿说“我不会”的情形还很多,希望教师们在听到“我不会”这三个字时,能先静心想一想幼儿为什么说“我不会”,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真实的教育,获得最好的发展。就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请你记住,教育首先就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