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若干问题刍议
作者:李季湄
95%的是到上海的幼儿园,只有个别的到外地。显然,大学的本科教育正逐渐从培养幼师、大专教师转变为培养幼儿园的教师。但是大学里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专业结构却还没有随着这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转变过来,致使培养出来的教师不太适应幼儿园的需要,还需要幼儿园再教育。
从对华师大学前专业07年毕业生关于课程满意度的调查(51份有效问卷)可以看到,认为一般的占了大多数,基本满意的约十分之一,基本不满意和不满意的超过了四分之一,没有一个学生感到非常满意。
关于“所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对自己专业素养的价值”,对在职的31名教师的调查结果是,一半的教师认为价值一般,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比较有价值,认为基本没有价值和完全无价值的教师占总数的15%。一般的面太大了,如果我们能够把比较有价值的人数扩大到50%就好了。
在“上海31名幼儿园教师与华东师大51名中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毕业生和教师,感到问题最大的是实践课程太薄弱,专业技能课程不重视,教与学方式太单一等。由此看到,学前教育课程不改革是不行的,我们要改变课程的教学方式,增强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理想和实际技能。
2 职后教育问题。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强,但需要理论的提升、观念和知识的更新。然而职后教育的滞后,职后课程在这些方面是不足的。有教师开诚布公地说,就是为修一个大专、本科文凭。如果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变成了唯文凭、走形式,那么就太可悲了。不仅是教育资源、教师时间的浪费,也是幼儿园自身的浪费。我国20年前做过一个全面规范的IEA调查中有一个结论:教师的学历高低和教师指导活动的实践水平相关不大。我看这个结论到现在也不过时。现在把大专、本科学历有多少作为幼儿园评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觉得只可参考,不宜绝对化。当然,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的问题。
四、专业支持系统
幼儿园的教研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各方面都需要一个系统来支持。有的地方说他们那里没有大学,根本就没有专业力量的支持。但是他们有救育学院、有教研部门……只是这些力量没有很好地整合,或者整合的力度很低。有的地方有大学,有教育机构,幼儿园却抱怨他们根本就不来,即使来了,也就是搞自己的实验,或者只是个体行为。
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就已经触及到我们现在的问题,其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不能仅仅只关注教师个人每天的专业发展,在教师控制之外的若干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因素中,缺乏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低薪以及缺少福利和工作安全感等都在其中。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不配套同时推进的话,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很难如人意的,因为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圣人,他们不可能脱离这一切。
瑞吉欧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他们的教研系统(参见下图)从市政府到教育局幼教处,再到教学协调小组,下面还有一个专门主管协调各个方面的人,协同研究员是协调全部教研员的,另外还有教研员、心理学家……并配有一个教育记录研究中心,帮助幼儿园分析观察记录以及各个方面的问题,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瑞吉欧的领导有一句话:“系统整合,这一教育理论所忽视的环节,并没有被我们社会和工作所忽视。相反,我们认为它是必要的、有力的和建设性的因素。”过去我们学习瑞吉欧只集中在幼儿园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的,因此我们需要向瑞吉欧学习更多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基本的一些东西,积极地建设教师的专业支持系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制度性的支持。
总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是一个多主体、多元素、多层面的问题,它需要从多方面来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来配合和支撑,而不能将之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来考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