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专门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朱静怡
一、看图讲述活动
存在问题:在幼儿园课程中,看图讲述活动内容少了,类型也少了。虽说发散思维的环节在不同年龄的看图讲述中都有明显体现,但围绕图示有序地、相互关联地讲述的要求被降低了。这和教师对看图讲述价值取向的理解有关。
对策:看图讲述需要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示,联系已有经验有序地进行表达。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图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所以在讲述策略上不能千篇一律。
在小班,宜以摆图、添画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边问边答边摆图的推进式互动,在过程中形成画面,让幼儿针对图示的变化学习一一对应的讲述。这样做的好处能保证幼儿对画面的有意注意,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和幼儿互动。
在中班,宜对幼儿进行描述为主的语言训练,相应地提供内容丰富、角色形态夸张、角色间有动作联系的图片,让幼儿在观察中寻找自己的切入点。在幼儿表述时,需仔细倾听,及时提取幼儿表述中的语言元素,如好听的词、比喻句等,组织其他同伴欣赏、学习。这样既让幼儿有生生互动的机会,又让幼儿感悟自己的成功。增强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至于大班,应更多地考虑看图讲述的内容,注重关联性、完整性;类型上,注重多样性。除一般看图讲述外增加排图讲述、问题讲述等;方式上,增加小组合作讲述。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事情可用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思考方式,有关联地完整地表述图片内容,发展幼儿观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指导过程以幼儿自己的表述内容为实例,引导幼儿有意识地使用比喻、拟人、对话等技巧,提升连贯讲述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活动
存在问题: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偏向于为主题服务,故事自身的文学美感考虑欠缺。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社会性教育的价值,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学美感对儿童的熏陶价值,往往一个故事只用一个课时。幼儿难以真正理解故事角色的个性,也感受不到文学的美感。有的教师故事一讲就马上进行一连串的提问,幼儿对这些问题会感到非常迷茫,因此降低了幼儿听故事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不看教学活动类型是否需要,缺少对故事内容的分析,尤其是文学表现技巧的寻找和学习,急于追求外显的动作表演。致使幼儿的故事表演比较僵硬:还有的教师忽略了故事教学具有声音艺术的特征,讲故事时声音平淡,缺乏感染力,常常依赖于故事磁带,甚至拿着故事资料书读故事。
对策:选择故事时要考虑为主题服务,更要考虑故事的文学性,还要注重幼儿年龄特征,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故事的偏好也有不同。
小班幼儿喜欢动物为故事角色,因为小班幼儿容易情绪化,常常把自己和故事角色混在一起,自然地把自己融进故事,所以故事内容应该与他的生活经验相匹配。小班幼儿还喜欢故事中有声音,所以选择故事时应该注重故事中有否动词、象声词及简单的对话。
中班幼儿在喜欢动物为故事角色的同时,他们会更多地喜欢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夸张的情节。因此,文学表现上应多一点形容词、动作词、重叠句、比喻句等。
大班幼儿已经有对人对事外显行为进行评判的初浅能力,应增添介绍真人真事的故事。他们还喜欢情节奇特的故事。可以增添神话故事。文学表现上,可增加反问、疑问、感叹等方面的感受。基于这种需要。教师应该对作品反复朗读并分析教材,确定相关的教育元素,再按不同年龄的需要学会补充和部分修改。
三、诗歌教学活动
存在问题:幼儿园在诗歌教学中,似乎不让幼儿创编就不新颖。幼儿的创编内容比较零散,教师没有及时地帮幼儿梳理。甚至幼儿的创编最后也没有纳入所教的诗歌中,不了了之。
对策:幼儿对诗歌的学习极为喜欢。小班以儿歌为主。因为儿歌句式工整、押韵,容易朗朗上口。内容应该选择关于幼儿行为规则和描述动植物形态类的。让幼儿通过学念儿歌支配自己的行动,用儿歌巩固对事物的认知。
中班开始应该是让幼儿学习诗歌:勾主,因为诗歌文学性比较强,儿诗的语句长短不一、语言优美、情感含蓄,有的诗还有情节性,即使篇幅偏长,也易背诵。
至于大班,最好选择叙事诗、散:史诗,这能诱发幼儿生活经验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应该引导幼儿去感悟作品的内涵。让幼儿学习有声有色地朗诵,千万不要急于创编。有的诗歌反而因为创编破坏了它的美感。即使要创编也要在熟悉诗歌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诗歌就有必‘要进行两次教学活动。对创编的内容要和幼儿一起进行筛选,并要纳入文本中,才能保证创编的内容和诗歌的原文相一致。
另外,诗歌里有意境,为了让幼儿进入意境,有必要在诗歌教学前感悟和意境相吻合的客观事实。包括天气、环境、人的感悟。
总的建议:
在专门的语言教学中,语言自身的要素:音、词、句、段、章要与幼儿学习的特点相关联。因此,教师要提升对音、词、句、段、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基层教研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引导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思考幼儿学习特点,把研究语言教学规律放在首位。我更希望在研究语言教学时和整合教育的背景相一致。如果扎扎实实地这样做。我相信语言教学会让幼儿和教师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