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时期幼小衔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尹 芳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幼小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幼儿园和小学也对幼小衔接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讨。时过境迁。新时期幼小衔接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找到幼小有效衔接的新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法,随机选取成都市幼儿园大班教师(以下简称幼儿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以下简称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幼儿园和小学各75份),回收问卷133份(幼儿园68份,小学65份),问卷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为127份(幼儿园65份,小学62份)。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
  从上表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也认为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合作,这说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观念基本是一致的。
  
  (二)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幼小教师对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看法基本一致并且比较全面,都认为应关注以下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言语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同时幼小教师纷纷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环境创设、师资条件、教学时间、作息制度、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开展实践尝试。不同的是,小学教师更关注教育方法(71%)、与家长沟通(61.3%)等方面的内容,而幼儿教师则将精力更多投入在教育内容(73.8%)、教育方法(66.2%)、与家长沟通(64.6%)和环境创设上(64.6%)。可见,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教师所考虑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尝试更全面一些,投入的精力也更多些。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1 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幼小教师有一些共同点:在常用的方法中,幼儿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示范和范例、观察法、谈话等:小学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哪些方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依此选择了游戏法、发现法、多媒体教学等,小学教师依此选择了游戏法、多媒体教学、发现法等。可见,幼小教师都能结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选取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93.5%的小学教师和78.4%的幼儿教师表示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常常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方面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对于如何设计教育内容,幼儿教师认为要考虑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89.2%)、幼儿的兴趣(86.2%)、《纲要》要求(72.3%)、幼儿家长的需要(27.7%)、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24.6%);小学教师认为要考虑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87.1%)、学生的兴趣(69.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59.7%)、幼儿园的学习内容(6.5%)。可见,幼小教师在设计教育内容时能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但是,幼小教师对彼此的教育内容缺乏深入了解(见表2),在具体设计教育内容时,能考虑对方学科内容的幼小教师都占少数(幼儿教师占40%。小学教师占27.4%)。
  在教育环境方面,多数幼小教师认为两个教育阶段的环境有区别。在教室环境创设方面要适当考虑对方的环境特点,这说明幼小教师认可幼小教育环境的区别,也愿意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两种教育环境,但是,对彼此环境的具体差异表现(仅有46.1%的幼儿教师和32.2%的小学教师表示较了解对方的学习环境)和如何融合两种环境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带来了现实中环境创设的困难。
  3 教学时间与教育评价方面缺乏连贯性。幼儿教师对小学一年级教学时间的了解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占6.2%,较了解的占43.1%,一般的占36.9%,较不了解的占12.3%,非常不了解的占1.5%;学教师对幼儿园大班教学时间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的占1.6%,较了解的占17.7%,一般的占19.4%,较不了解的占38.7%,非常不了解的占22.6%。可见,幼儿教师相对比较了解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时间,也能根据小学低年级教学时间的安排适当延长教学时间(56.9%),而多数小学教师往往忽视了刚入小学的幼儿对较长教学时间的不适应感,因此带来了幼儿在小学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
  对于对方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多数幼小教师表示一知半解。在评价方法上,幼儿教师常采用日常观察、作品展示、谈话、成长记录袋、幼儿互评等,小学教师常选择观察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调查法等。在评价倾向上,幼儿教师更看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小学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不难看出,幼小教师在教育评价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评价多元化的理念。但是,如何更好地将各种评价方法融合在幼小两个阶段以体现评价的连贯性是目前幼小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4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多数幼小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外,还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改革的相关知识,体现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而且绝大多数幼小教师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但实际情况是,幼小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改革趋势以及教育科研知识的了解还比较肤浅,一半左右的幼小教师对对方培养目标缺乏透彻理解,这势必会出现幼小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在教育能力方面,幼儿教师表现较突出的能力依次为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反思能力,小学教师表现较突出的能力依次是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而两者在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上的表现一般。
  5 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性。为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幼儿教师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83.1%)、带幼儿到小学参观(81.5%)、主动向幼儿介绍小学情况(72.3%)、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56.9%)、到小学观摩听课(43.1%)、参加幼小衔接交流会(41.5%)、请小学一年级学生到幼儿园交流(30.8%)、其他(6.2%,如模拟作业等)。小学教师也做了不少工作: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50%)、与幼儿教师交流沟通(38.7%)、到幼儿园观摩听课(24.2%)、参加幼小衔接交流会(17.7%)、带学生到幼儿园交流小学的学习与生活(11.3%)。由此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