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公共服务: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超越与制度安排

作者:刘明远




  一、历史诉求:“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教育
  
  在现当代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宋庆龄、徐特立等,分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其中尤以陶行知“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陶行知早在留学美国期间,就很重视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1852)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对国外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予以极大关注。回国后不久,他就接连致函当时的江苏省省长,就开办幼稚园的意义、幼稚园现存弊端、物资来源、办园经费等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上作了具体而独到的论述。
  1926年,他就一针见血地抨击和揭露当时国内幼稚园的三种弊病:一是外国病。试参观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哪样不是外国货?他们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二是花钱病。国内幼稚园花钱太多,有时超过小学好几倍。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既是多花钱,就得多弄钱。所以幼稚园只是富贵人家的专用品,平民是没有份的。
  为此,陶行知再三强调,必须痛下决心将幼儿教育加以改革,要将幼稚园办成为“中国的幼稚园”“省钱的幼稚园”和“平民的幼稚园”。由于他的积极努力,1927年11月8日,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正式诞生。
  
  二、现实抉择:政府办园与社会力量办园孰为主体
  
  八十多年过去了,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2007年,全国幼儿园已有12.91万所,幼儿园教师95.19万人,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48.83万人,毛入园率达42.5%(高于全球学前教育毛入学率5.5个百分点,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0.5个百分点)。
  成绩斐然的同时,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现象和深层次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倍感“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之真正普及,实属不易!
  普遍性现象主要表现为:入园难问题又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责任定位不清,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缺乏制度基础;幼儿教育经费匮乏,投入体制不顺,严重制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举步维艰;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缺乏有效管理;办园体制、教育体制的调整带来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低素质人员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深层次问题主要根源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使农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并由此导致一部分困难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很难得到保障。其实,在城市也是这样,随着失业、待业人群的扩大,身处社会底层的市民其生存权和发展权亦难得到切实保障。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日渐拉大。近据有关国际机构评估,衡量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中国已是0.47,居亚洲的第二位(首位为尼泊尔),也大大超过了美国以及印度的系数。
  城乡差距更是如此。2004年,我国名义城乡收入差距为3.2:1,若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因素考虑在内,实际收入差距已达5~6倍。有学者估计,在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因素约为20%。因此,未来几年要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为重点解决再分配问题,以进一步缓解贫富、城乡和区域间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
  从全国的情况看,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是新阶段解决社会突出矛盾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二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面对第一个矛盾,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面对第二个矛盾,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这不仅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重大作用,还会使改革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已相当丰硕。2006年我国的GDP已达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国财政收入已达3.93万亿元,比上年净增加7494亿。综合国力、经济总量、财政支付等能力,远非陶行知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能比拟。问题的关键在于:财政支出这一“蛋糕”究竟如何切割?政府对于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的责任究竟如何划定?
  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至今仍没有达到理应在2000年就达到的占GDP4%的目标,另一方面在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构成上。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多年来始终维持在教育总经费的1.3~1.4%,远未达到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上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作出的调查数据即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的平均数为3.8%,支出超过3%的国家为:法国(11.1%)、丹麦(10.6%)、德国(5%)、新西兰(3.9%)、美国(3.7%)和日本(3.4%)。2000年,全国在园幼儿有2244万,按照预算内教育经费统计,幼儿生均经费只有128元,与其它非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差距相当巨大,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为2368元,普通高中学生为1412元。
  在如此这般的制度安排下,先是江苏的宿迁,全市337所幼儿园全部改制为民办园;再是广东的深圳,市政府将22所市属公办幼儿园改制;近来是云南的昆明,计划“到2010年,全市民办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所占比重达到90%上”。政府纷纷退出,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全部转嫁给社会力量和私人,民办园比例急剧攀升。“九五”以来,从总体上说,我国幼儿教育的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步履维艰。据冯晓霞、蔡迎旗对某市35所公办示范园和一级园教师薪酬的调查,占教师总数16.5%的合同制或临时代课教师,其年总收入在4000元~8000元之间;而该市规定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是450元,劳动者人均年收入为1.3万元,当地居民人均月消费支出为605元。再看拥有7.8亿人口的农村:“2005年,我国农村专任幼儿园教师有16.95万人,占当年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的23.5%。这部分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中的边缘人群。他们户口在农村,身份是农村。虽然相当一批人已经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但他们不仅不在国家的教师编制之内,工资极低且没有保障,甚至无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养老、工伤等基本的社会保险。在有的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甚至低于当地农村的平均收入。”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民营化,其弊端和缺陷日益凸现,已经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设法尽早尽快予以解决的地步。
  
  三、价值追问: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幼儿教育
  
  “重视学前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优先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