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亲历瑞典幼儿园的环境教育

作者:付 瑛 宋东清




  瑞典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半数以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是世界上绿地覆盖率较高和居住、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瑞典的优美环境除了得益于国家、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严格立法和各项管理措施、企业的参与与配合,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参观了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的几所幼儿园,并长时间在市郊的Utsiktens幼儿园参观实习,参与体验了很多幼儿环境教育活动,无论是对瑞典学前教育课程中关于环境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日常的环境教育影响,还是特殊的环保纪念活动,都感受颇深。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环境价值理念的彰显
  
  在1998年颁发的瑞典《学前教育学校课程》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任务有这样的规定:学前教育应强调对环境和自然的保护。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应渗透生态的方法和对未来的积极信仰的培养,应致力于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环境的态度和意识,使他们理解自己是自然界循环过程的一部分,并帮助他们懂得可以通过调整、组织自己的日常行为而改善今天和未来的环境。
  瑞典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这一表述,无疑是对从幼儿开始树立和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价值理念的明确规定,而且也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环境教育实践的有力指导。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教育的渗透
  
  (一)幼儿园本身的自然环境设置
  瑞典的很多幼儿园依山坡而建,或坐落于山林边的草地上。室外的场地都比较开阔,园中的设施布置也很粗朴、自然。孩子们在宽敞的户外空间里,充分地与自然融为一体。Utsiktens是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一所私立幼儿园,坐落在一个小树林边北高南低的缓坡上。幼儿园的西北依山势有一片小树林,林中有一座木制的“城堡”。那是男孩子们瞭望“敌情”的窗口。“城堡”四周借树林和木桩之便设了多处秋千。幼儿园的东边设有鸡舍,鸡舍的前面是孩子们的球场。顺着球场往南,靠近篱笆的斜坡上是一丛灌木。夏天,灌木茂密丛生,里面是孩子们乘凉、捉迷藏、说悄悄话或观察小昆虫的“神秘小屋”。幼儿园的西南最远处有几个不起眼却对环保有着重要作用的大木箱,分别存放可直接利用和回收后可循环利用的各类废弃物。幼儿园中央的几棵大树为夏天的院子撑起一片绿色的大伞,伞下是孩子们的乐园。幼儿园里随处的几棵果树带给春天的孩子们一个蜂飞蝶舞的缤纷世界。楼房前的空地上、篱笆边的斜坡上开出了几片错落的菜地和花圃。幼儿园的四周还有几处伐下来的树桩围成的座位,那是各班的老师和孩子们聚会、午间餐的场所。
  幼儿园完全自然的土质地面和近原生态的环境让孩子们与身边的自然环境无比亲近,树木、草地等自然中的一切在无意识中构成了他们生活的环境,而自己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二)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培养和行为训练
  在瑞典的幼儿园参观,你都会不自觉地被各园的环保活动所吸引。多数幼儿园室内走廊里都张贴着孩子们在树林里的活动照片、孩子们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就连树林里随手捡来的松果、枯枝和落叶都成为了孩子们艺术创作的素材,这些艺术作品无不透着孩子们与自然环境的亲近。
  Utsiktens幼儿园以重视儿童户外活动著称,除非大雨天,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在户外场地中。非雨天的一日三餐(午餐和上午九点、下午两点半的间餐)都在户外的树桩木凳上完成的。用餐后的餐具及残渣、废弃物,如水果皮、牛奶包装盒等分而装之。中班(3岁~4岁)的孩子们学着老师把不同的垃圾丢在不同的桶里。大班(5岁~6岁)的孩子们帮助老师收拾,他们早就学会也习惯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春天,老师会带领孩子们松地、撒种、除草、浇水,看护管理自己的菜园。菜园里除去的草会被送回蓄肥的垃圾箱,成熟的蔬菜成为了孩子们餐桌上的佳肴。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劳动锻炼,懂得了付出和收获之间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然界的生物链循环这一自然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孩子们轮流喂鸡,帮助老师打扫鸡舍。有趣的是,有些小女孩每天都在鸡舍旁等候母鸡下蛋,然后把热乎乎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护送”到厨房里以待烹饪。周末的时间,鸡可以由孩子的家长看护或带回家中喂养,所产的蛋归看护家庭所有。据园长介绍,曾经有一只老母鸡因年长死去。孩子们为此难过了好几天。幼儿园的这些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学会了人与植物、动物的和谐相处,习得了同情、关爱的品质,更使他们对诞生——死亡的生命循环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了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和幼儿园组织者的教育初衷。无论是有意识的劳动还是无意识的日常玩耍,Utsiktens都会让孩子们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这和谐中的轻松、快乐,而在这轻松、快乐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环境意识培养和行为的训练。
  
  三、幼儿园外的环境教育:“林中教室”的创设
  
  在瑞典,有条件的幼儿园大都有自大的“林中教室”。Utsiktens得益于自己优越的地理条件,也会每周两次由老师带领中班、大班的孩子到附近小树林中各自的“林中教室”去“上课”。冬天,他们会在“林中教室”里学习滑雪,春天和夏天他们会在去“林中教室”的途中观察、认识各种植物的叶、茎和各种昆虫。在老师的讲解、帮助下,初步学习、了解各种植物、动物的名称、外观、习性,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在“林中教室”里做实验,让大家亲身体验、学习环保知识。笔者曾经参与了一次幼儿园中班的环保实验。老师在之前的教育活动中让孩子们辨别在不锈钢餐勺、苹果核、塑料瓶盖和玻璃瓶中什么是真正的垃圾。如果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污染。最初孩子们纷纷认为吃剩的苹果核是废弃无用的,是真正的垃圾,而其他的几种都是有用的,不是垃圾,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老师没有急于评价而是带领孩子们到“林中教室”里做实验。在一棵大树下挖了几个坑,分别把上述几样东西埋了起来,并在上面做了标记。几周后,老师又带领孩子们来到“林中教室”。挖开以前埋起的小坑,发现苹果核已经找不到了,而不锈钢餐勺、塑料瓶盖和玻璃瓶都完好无损。在孩子们的困惑中,老师趁机讲解:不见了的苹果核已经腐烂被土壤吸收,所以不会造成污染。而不能腐烂的不锈钢餐勺、塑料瓶盖和玻璃瓶都不能被土壤吸收,丢弃以后就会成为垃圾,不是因为可用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过亲身实践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日常垃圾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环境的道理加深了理解。
  
  四、特殊的环保纪念活动: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