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大学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效果

作者:强亮生 徐崇泉 郝素娥 刘志刚 胡立江




  一、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大学化学(原普通化学,工科大学化学)课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化学教研室为全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于1952年开设,其间虽因诸多原因在开课范围、授课内容和授课学时等方面有过多次调整,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该课程的研究和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使本校的大学化学课在历史的变迁中得到了巩固、提高和发展。1954年,在哈工大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普通化学教学研讨会,与会代表对哈工大普通化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予高度评价; “文革”期间,该课程虽下放到各专业,但一直未曾中断,而是以结合专业的方式开设了多种类型的普通化学课;1981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普通化学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次提出了普化教学中以热力学(主要是吉布斯函数变)和物质结构(主要是波函数)为主线贯穿始终的思想,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