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感悟性教学的文化意蕴

作者:谌安荣




  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大学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而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的能力。大学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为求得生存所必须的,或者说是人的生活所必须的。而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其生存或生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人不只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生存,而是要在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要追求精神的丰盈。大学教学不能只是培养学生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能力,更要通过教学使其精神日益丰富,并最终使其成为文化主流。于是,重塑人文精神就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维。而人文精神的养成,不完全在于所获知识在量上的多少,也不完全在于技能技巧的培训,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对世界与人生的感悟。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