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作者:胡 波 李宏伟 李卫兵 王绪安 卞 丽 杜玉杰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我们按照教育部有关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文件精神,以及我院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对现行物理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一、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优化为基础,全面实施文化传承与创造相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努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2.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与体系
  课程结构与体系是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设置必须以充分体现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以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思想为宗旨,“改革、调整、整合、创新”原有的课程资源,以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内在的逻辑性,教学方法的适应性、高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结构、体系、内容、时数和教学进程,全面实现课程的结构与选择、广度与深度、基础与专业的高度统一。
  
  3.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上的宽口径教育
  培养方案应在着眼丁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着眼_丁学生终身教育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着眼于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上下功夫,按大类构筑基础平台,建设面向学科平台的基础课程体系,抓住专业训练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
  
  4.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以地方性大学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为指南,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出发,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将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各种专业综合竞赛、社会实践等进行统‘设置,构建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5.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因材施教
  培养方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置和扩大专业方向及选修课比例,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够自我设计、自我组建知识结构,实现其个性健康的发展。
  
  6.切实加强计算机、英语教学,重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遵照教育部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指导建议,完善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切实加强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水平能力的训练和要求,实行双语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撰写论文等,保证大学四年计算机学习、英语学习不断线。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要求
  
  1.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与培养目标、指导思想及原则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领会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即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集约型、开放型的课程体系。前两年按物理学一级学科打通培养设置课程,主要安排全校性公共必修课、通选课和学科基础课。三年级起,根据学科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的、科学合理的选择专业方向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期间,主要开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方向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等。
  
  2.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要求
  按照平台一模块一课组三级指标体系设置模块化课程。一级指标中设有五个平台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主干、选修和实践教学平台;二级指标(五个平台课程体系下)中设有七个模块化课程:公共必修课程、通选课程、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模块等;三级指标(任意选修课程模块下)中设有四个课程组: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组和一个任意选修课程组。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通识教育平台下设两个模块:公共必修模块和全校通选模块。公共必修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文化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必修41学分;全校通选课包括文化艺术类、语言文学类、经贸管理类、应用技能类和教育历史类等课程,其中,艺术体育类课程中选修1分,其他每类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共修12学分。
  (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学科平台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其实验、电路分析及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等,共修43学分。
  (3)专业主干平台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量子力学(I)、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I)和固体物理等,共修22学分。
  (4)选修平台课程
  选修平台课程主要包括三个专业方向选修模块和’一组选修课程。三专业方向分别为师范方向、电气自动化方向和电子信息方向,每一个专业方向中含有四门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三选一,修满12学分;任意选修课程设有量子力学(II)、热力学与统计物理(II)、计算物理、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子工艺与CAD、自动控制原理等二十余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辅修、双学位、考研及就业等情况任意选择,至少选修8学分。
  (5)实践教学平台课程
  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包括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创新活动等,共修23学分。对在全国及省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各类相关杂志发表文章、取得各种发明专利或在科研项目中独立承担部分工作者,均给予该课程的学分和成绩。
  
  三、培养方案的特点
  
  1.方案贯彻了“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人才观与教育观”,满足了地方性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面向,培养具有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体系总体功能的思想出发,建构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有机结合渗透、互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达到了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精炼专业主干、设置灵活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组、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目的。
  3.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适应性需要出发,压缩了总学时,减少了必修学分和课内学时,精选了必修课程,增加了选修学分,开设了能力学分,扩大了选修课程数量,设置了副修及双学位课程,增加了研究型、讨论型、课题型和自主学习型等课程,增加了教学计划的“柔性”,减少了“刚性”,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与自行编制学习计划。
  4.新培养方案系统科学的设置了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方案。一是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大学一年级基础实验训练阶段;二年级专业技术基础训练阶段:三年级综合能力训练阶段;四年级专题设计训练阶段。二是实践教学的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