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人本思想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杨晓波 孙殿明




  人本思想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基本思想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中,虽然人本思想的产生背景和表现形态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涵义却是一致的,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充分尊重与保障人的人格、价值与尊严。近年来,以人本思想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正在引导着一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大变革。
  
  一、人本思想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价值
  
  高校是因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一类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是一个由高层次、高水平成员组成的十分复杂的群体系统。从管理学角度看,它是一个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均为“人”的特殊的“人本世界”,是一个在学科发展平台上管理主客体充分展现自身的主体性和发挥创造性的“人化世界”,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人的集合”。把人本管理理论从企业管理领域引入到教育管理领域特别是高校师资队伍管理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本管理思想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现代管理理念,代表了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未来趋势,在高校师资管理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高校师资队伍的组织特性要求人本管理
  从管理要素的构成看,管理主体(管理者)和管理客体(被管理者)是任何一个组织或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因素。高校师资队伍作为一个组织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组织,我们姑且称之为知识型组织。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客体是承载知识、占有知识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正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名义上受雇于学校,但从根本上不同于工业社会的雇员,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知识,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力资源存量以及知识创新的质量和数量。可见,在高校师资管理中,“人”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以“事”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中心、特别是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师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2.高校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呼唤人本管理
  人类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可见,高校在传播和创新知识、创造先进生产力、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适应这种需要,把社会的短期需要与长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完成社会赋予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同时,高校又通过出人才、出成果、出效果,来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然而,无论是人才的培养、科学成果的研究,还是社会效益的产出,都必须依靠人来实现,“人”特别是在高校占主体地位的教师,才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首要资源。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辛勤劳动、无私奉献,高层次人才的产出、科研成果的出炉,从何而谈?因此,在高校师资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发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能动性,这正是高校不断进步、发展、壮大的希望所在。
  
  3.高校师资队伍的成员特点必然选择人本管理
  从一般定义上来理解,管理是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管理目的,运用一定的管理机制,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由于高校师资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师资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一个主体与客体心理上彼此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同时,又因为师资管理活动的客体——教师具有高知识、高智能、高素质等特性,所以,在这个管理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文化水平高、独立意识强,具有某项特殊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他们一般都接受过或经常接受特殊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个体,尤其是那些具有高深学问的教师,他们在工作中协同作战的精神,似乎表现得并不明显,相反,由于他们特殊的工作性质、良好的学术素养、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思维和自由独立的人格品性,表现在行为上则是更加追求独立和冒尖,长于创新和冒险,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他们一般难以接受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用不科学的行政命令方式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领导方法、工作安排、制度安排和文化环境建设等师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更多地重视教师的自身特点,坚决反对以事或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真正以教帅为核心,尊重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调动教师的丰动性和创造性。
  
  二、人本管理在高校师资管理中实现的思路和措施
  
  由前文分析可知,人本管理不是一种制度,一种行为,也不是管理工作的另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人本管理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只有将人本思想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1.正确把握高校师资管理的科学内涵,用人本理念统领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部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里的高校师资管理,其管理目标不同于传统组织的单一目标,它随着社会文明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为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责任提供人才支持:一是为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成长舞台。两个层面互相支撑,辩证统一,共同存在。这也正是人本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的本质所在,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的内在要求,代表了高校师资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人本管理理论要求高校的领导者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者要用人本思想把握高校师资管理的科学内涵,把教师视为学校最重要的资源,牢固确立教师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围绕如何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高校的一切管理活动;同时,在师资管理的全过程中,包括规划、选录、培训、配置、组织、控制等环节,要通过教育、支持、竞争等各种工作和学习活动,来锻炼教师意志、提高教师智力、完善教师品格、增强教师体质,使教师获得最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2.构建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教师评价是师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从管理目的来看,目前理论界把教师评价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的教师评价,一是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前者以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为评价内容,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行为结果优劣的判断,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后者以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促进教师成长发展为最终目的,着眼于教师未来的个性、职业和专业发展,通过对教师成长过程中能够促进个性、职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