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培养方案

作者:李枫林




  电子商务本科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管类课程和电子商务类课程。其中,电子商务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金融与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法规与伦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项目管理、商务智能、虚拟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英语等。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从大的框架上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即由必修课、选修课两个部分及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组成。围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目标,在设置该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时,应注重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主干课,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其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发挥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的特点,课程设置中还要增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中,具有实践和上机的课程必须占2/3以上,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根据这几年来的专业建设经验,我们认为,在我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为核心,兼顾基础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各种层次的人才。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
  (1)电子商务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的要求来确定适当的培养模式。各院校的培养模式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事实上,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即使同样招收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有的企业可能需要电子商务策划、有的需要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有的需要网络营销。对于资源丰富、办学条件好的院校,可以考虑在电子商务专业下面设置不同的方向,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电子支付等。
  (2)要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核心,不能过分强调基础理论的教学。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面向企业的高级电子商务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同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构筑课程体系时不一定要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更多地强调应用性、适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3)当前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商业技术与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立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和实践。所以,在电子商务的教育上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的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我们觉得,虽然电子商务是研究以电子商业贸易活动为主的各种基本原理、方式方法与规律的科学,不是专门研究某一具体行业的电子商务,但它的最终应用只能体现在一个具体的企业、一个具体的行业当中。这时,与行业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知识对于求职者来说尤为显得重要。一般地讲,通过邀请某些企业的经营者或专家举办讲座,介绍电子商务在该行业的解决方案,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行业知识具有很大帮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