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张英奎 谢秀红 费红艳 郑秀英 孙 军
我校教改课题组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角度入手,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以加强“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核心,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重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案例研究法、情景模拟法和综合考试法”三结合的先进方法进行教学。
探索并建立了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有机结合的新型理论体系。
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逻辑规律,以“创建学习型集体,完善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指导原则,构建科学的“质疑——实践——验证”型学习模式。
建立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主的、具有中国本土管理文化特色的管理案例库,着重突出案例教学的互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深度开发多媒体教学,探索网络信息化互动教学,形成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与课外教学平台的完美对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教改课题组针对工科院校学生“逻辑思维严谨缜密,但发散性和跳跃性不强”的特点,对管理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主要的改革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坚持培养学生“正确答案并非一个”的多向发散性的思维方式。研究了美国、欧洲等国外先进的管理学教学方式,结合我国的国情,并参考LmA的教学实践,围绕“加强学生‘三基’”这个核心,最终确定了“以创新性的案例研究法为主,以情景模拟法、综合考试法为辅”的改革路线。
1.案例研究法
(1)案例的编选。在内容和作用上将案例分成三种:理解性案例(如“海尔的大脚印文化”),对比性案例(如“海尔与佃的对比”),综合性案例(如“从联想的组织结构变迁看企业的成长”)。在形式上将案例分为三种:文字型案例、视频型案例和情景型案例。三种案例在内容和作用上层层递进,一方面是对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的反馈,另一方面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广度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散性和跳跃性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实践操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互动式案例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我们在对比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教学中,十分强调互动性,教师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学生分工、协作研究,教师在这些环节中只给予必要的环境支持和在线指导,案例的分析结论一定要由学生自主得出。互动式案例研究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相互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实现教学相长。
2.情景模拟法
在情景模拟法中,采用一种“仿真法”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决策能力,提高他们对实际效果的关注,进一步体会“三基”的重要性。例如,我们事先联系科学院东方科仪公司的老总,请他谈该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决策问题,然后我们将该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老总提供的问题告知同学们,由他们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仿真决策。最后,请企业的老总到校专门就上述问题在企业是如何得到解决的情况通告学生。通过模拟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那些似乎大得无边的问题分解成可以处理的小问题,分别处理后再将其重新组合起来。
3.综合考试法
为考核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对考试方法不断进行改革,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成绩比例中占50%,平时课堂案例讨论和发言占20%,作业占20%,出勤占10%。这种考试方法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相互竞争。通过综合而定量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的建设
1.强调“三基本”,构建学生扎实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结合实际提出基本概念,介绍它的内涵,引出它的外延,再从基本方法上入手推导基本理论,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以后学习所需的完整的基础知识系统。
2.多角度应用教学案例,大力建设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案例库
(1)针对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案例教学,我们采用了三种形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入理解性案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管理理论,加深对管理实践的认识。二是在章节后面配有对比性案例,以利于学生对整章内容的把握。如“管理的领导职能”一章,我们将美国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的领导模式和青岛海尔公司CEO张瑞敏的领导模式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对比,从中找出共性和差异,从而使学生理解到领导类型和个性、环境、文化等的结合与差异。三是讲完一个完整的逻辑模块之后(如管理的历史、管理的职能等),配发一个综合性案例。如管理职能之后配发了“摩托罗拉:美国和中国”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摩托罗拉在企业战略、管理理念等方面所作的调整,来说明理论与实践是如何彼此有机联系的。
(2)新案例配套选编。对国内外的新案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状况、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对的管理挑战进行跟踪总结,并按专业标准汇集成篇,经筛选进入案例库,供教学使用。案例库每年的更新率(包括新增案例)在20%左右。
3.适当突出中华传统管理文化教育
在进行管理学知识教育时,我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的知识,将兵家、道家、儒家、法家等管理思想融会在当今我国企业管理之中,同时结合西方管理理论,使东西方管理文化进一步相互激荡、渗透、融合。将东方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与西方当代科学、理性管理文化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
4.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知识经济的发展,重视非程序性决策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不断加剧,非程序性决策的比重大为增加,增加了决策的创造性因素。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突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管理学讲到组织职能一章时,设置了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扮演管理者,对员工(其他学生和老师模拟)提出的问题实时解答,依此锻炼其应对能力。
5.加强对学生道德观、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管理的道德评价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性所进行的价值评定。其目的是要帮助管理者树立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的道德水准、责任感相关联。除了在第十章“管理与伦理”详细讲解外,还让学生参加了几次企业家座谈会,亲身感受企业家的道德风范,培养同学们的诚信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配套改革:改善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教改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编写适合于本校教学、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系列教材,近三年共出版《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教材8本,其中《现代管理》于2004年12月被评选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这是对教改课题组多年来对教材建设的不懈努力的肯定。现在教改课题组还有多篇教改论文和著作(教材)正在撰写或出版当中。
2.教学手段
工商管理教研室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Al)与多媒体辅助教学(MCAl)引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题库考核等各个环节,成效显著。
3.网络教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了网络教学的方式,其内容涉及教案、课件、习题、案例、自测题库、在线视频、在线讨论、在线问答等等,对学生自学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很好的补充。该网络教学正在试运行阶段,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反响强烈。
4.实验和实践环节
管理学课程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东方科仪集团有限公司、燕化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奥达公司、燕化橡胶制品公司等8家企业联系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且每年为学生联系新的实践基地,2004年学生在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和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进行了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们结合现场实际工作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学生能较快地、科学地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作为实用型人才,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经对已毕业在中石化系统、京都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工作的同学的追踪调查,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的学生均有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