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TQM与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作者:纪洪波

位具体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导和评估。
  总之,要通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强化过程控制,培养质量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建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滨州学院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自200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滨州学院以来,我们在构建和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按照“构建新体系,体现新进展,争创新特色”这一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完善了教学决策指挥、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信息管理与质量监控、教学评估与反馈4个子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管理与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其运行要略如下:
  ——健全了文件系统。我们按照系统管理的思想,采取系统管理的原则,把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的质量体系文件。我们的质量体系文件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主要有《滨州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关于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滨州学院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等。第二层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主要有《滨州学院关于领导干部听课的规定》、《滨州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滨州学院系级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滨州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滨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任务书》等。第三层次是记录鉴证性文件,主要有《滨州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调查表》、《滨州学院校督导组听课记录表》、《滨州学院教学信息周报表》、《滨州学院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等。
  ——完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了院级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学院、系部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认定、检查、评估、指导。二是完善了院、系两级督导组织,深入教学全过程,经常性的听课、检查常规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三是建立了以学生信息员、校系督导组、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四支教学信息采集管理队伍,开展教学检查与巡视,收集统计各种教学情况信息并作了及时处理。四是为各教学单位配备了教学秘书。五是重新规范了各系、部教研室设置。
  ——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与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指导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是执行出来的,最后才是检查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
  滨州学院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采用课题立项的形式进行,通过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使各院系对本专业的发展和改革的前沿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探索。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发展特点、规律以及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为教学计划的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计划修订各项工作全部完成后,学校聘请校外专家与校内督导专家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按照工作组织的严密性,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结构功能的科学性,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办学条件的可行性,配套资料的完整性的要求,对各教学单位工作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加强了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以反馈的有效信息为依据及时调控,调控的最好手段就是检查与监督。教学工作检查是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为了切实保证和有效监控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滨州学院教学工作检查突出了一个中心、围绕三条主线、开展了多项检查。即以落实滨州学院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系部教学管理工作、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状况三条主线,以具体开展督导组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等多种形式评教、课堂教学大赛、召开学生座谈会、系部自查、学科竞赛活动等多项教学检查活动为载体,发扬教学民主,规范教学过程,充分调动教、学、管多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教学工作检查的成果,使教学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