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国定 吴立言 李建华 袁 茹 刘光磊
在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的荣誉之后,回顾整个课程建设走过的路程,课程组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在“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中有些经验值得总结,这些经验和体会,以及从中“参悟”出的理论,不仅有利于今后“机械设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可以为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和其他类型的课程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中提供参考。
一、突出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是精晶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围绕着课程特色进行建设,不仅有助于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尽快提高课程的水平,而且可以将有限的建设资金先投入最容易产生标志性成果的点上,以此为突破口,由点及面地开展课程建设的其他环节工作,最终全面提升课程的水平和地位。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是其突出优势。由濮良贵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教材在国内同类教材中采用率最高,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优秀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和国家精品教材的建设项目。如何传承发扬和结合时代要求开拓发展这一优势特点,对于我们后来人是一个挑战。
面对新世纪出现的新形势,课程组认真分析了机械工程领域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的要求;分析了如何通过“机械设计”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确定了在保持发展文字教材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开展“机械设计”课程“立体化”和“系列化”教材的建设的思路,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课程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特点。同时结合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研究,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等研究成果配以适当的“物化”载体。
根据这一思路,在“系列化”教材建设方面,主要的工作有编写了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指南”;便于学生使用、便于教师批改的“作业集”;结合文字主教材,使“机械设计”课程教材成系列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立体化”建设方面,考虑到新时期本科教学的需要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发展的现实,主要的工作包括了开放性的教案一“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教材的编写,以及在网上运行供学生自行学习的“机械设计网络辅助学习系统”的建设。
《机械设计电子教案》已在我校机类和相近专业35个班的课程教学中使用,教师和学生反映普遍良好,在2001年和2002年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和第四届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经验会上分别做了介绍和演示,得到了同行充分认同,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机械设计网络辅助学习系统”已在我校校园网运行了4年,并获得了2002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机械设计》(第七版)教材为蓝本研发的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网络课程》学习系统,也已投入教学使用,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促进薄弱环节建设
一门课程的诸多构成方面总有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些环节犹如“木桶理论”中的最短木板,制约着课程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特别需要建设资金来改变其面貌。我们的经验是尽量争取定向资助,另一方面也将精品课程的建设纳入到学校、院系的学科建设、科研建设、基础条件建设等建设项目中,形成你中有我、我是你的一部分的格局。同时将建设资金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最需要的方向,迅速提升课程整体水平,发挥投资效益。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借助本课程在国内的地位,抓住了一些历史机遇,在“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机械设计‘国家精品教材’建设”和“机械设计‘十五’重点教材建设”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持的同时,将课程建设工作纳入到“机械基础课程国家教学基地建设”等学校“211”教学条件建设项目中。借助于这一做法,不仅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身的要求方面,例如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系列化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包括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在内的教学成果奖励近20项。而且借助于项目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性教学手段和条件这个原本最薄弱的教学环节,增加了基本实验内容的台套数、提高实验的测试水平、自行开发诸如机械创新综合实验台等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从而全面提升了课程的“海拔水平”。
三、铸就一支具有凝聚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一只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是难以完成的。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从思想品德和学术水平两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将铸造一支具有凝聚力,敬业垂范,秉承“教书育人”之宗旨,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作为立本之举加以重视。这样不仅为精品课程建设做好了人力和组织保证,而且为课程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即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关键,还是精品课程始终保持“示范”水平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教材和教学环境建设工作,并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团结精干高效的教学梯队;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为课程的发展提供后劲。近年来本课程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项目近50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各种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奖励近20项,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000万元,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达到100余篇。
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的效果是明显的:基础课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反映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对科学事业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反之来在科研工作中的锻炼和收获,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游刃有余。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