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美国大学利用数字化教学环境实践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探讨

作者:潘晓南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还提供讨论角,学生可以在约定时间,自动加入到有教师参加的即时讨论中。教师作为讨论角的教练,在讨论和思考中起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上由于课时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实施的讨论和思考的演练在虚拟课堂上却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
  (3)设法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进器”,例如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和思考,针对他们在网络学习中的表现设置一定的鼓励分数,凡是第一个对问题给出正确回答的,或提出新问题设置新论坛的,积极参与讨论,出席网络讨论课的,都给予相应的鼓励分数,并影响最后的总评成绩。
  (4)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协作能力。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布置特定的项目作业,要求必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所有合作全部通过网络交流方式实现,最后将合作成果在全班展示,相互介绍完成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大家参与评价,相互给予修改建议或肯定,或鼓励,在合作中共同受益。
  (5)通过对网络教学环境的频繁使用,加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数教学活动是在网络上进行,如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学生递交作业,大小测验,作业和测验的批改,成绩发布,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反馈,答疑,讨论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网络使用,提高了后续课程或工作后再学习的能力。
  (6)积极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教师们提供方便和支持。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明显要增加许多工作,辅助教学平台提供的许多功能从另一角度缓解了这一方面的矛盾,教师多充分加以利用,如自动批改大小测验成绩,与学生沟通的各种方便手段,统计和发布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数据,保存各种教学档案以备再利用等。 4.用成绩构成策略体现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CIS 101的成绩构成是:课堂实验、课后项目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45%平时测验、期中测验和期末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5%出席、预习和参与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课后作业中包括每周1个大的结合实际的应用项目作业。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每班20~25人),为那些有基础的学生设计应用难度较大,同样收获也大的作业。个别学生课程缺席或作业出现空白,教师注意及时通过网络与其指导教师(advisor)取得联系,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跟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美国大学的一些作法值得我国大学在教学中借鉴,例如重视校园网络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和效益: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倡导对新的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重视对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从事教学、开发教学资源能力的培训和充分的肯定。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研发方面,不搞重复投入,“百花齐放”。学校作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使用者与研发企业保持积极联系,而研发企业也一直跟踪学校的使用情况和改进建议,不断更新版本,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提供更新的、真正需要的服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