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国内外商学院课程结构与设置的比较研究

作者:吕一林 韩 笑




  摘 要:国外商科教育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而我国商学院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急速的发展,仍与国外一流商学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国际国内一流商学院在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国内商学院在创办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在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改革应采取的思路。
  关键词:商科教育;课程;一流商学院;比较研究
  
  课程结构与设置涉及学生在商学院中学习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商学院教育的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间接影响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企业对商学院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以及商学院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等。这些因素均是全球一流商学院各大排行榜在进行商学院排名时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着重分析国内外商学院在课程结构与设置的差异,希望为国内商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国外一流商学院的课程结构与设置
  
  1.本科教育
  (1)美国
  美国商学院本科采用学分制,学制为4年,120~128学分。课程一般由通识教育、商科核心课程、商科专业课和选修课等4类课程组成。
  美国商学院很重视通识教育,重视商科宽厚的基础,强调文化基础课,同时把商科与文科(文理科)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处理好宽度和深度的关系,即解决通识教育与商科专业教育的关系。商科通识教育一般占总学分的45%~50%,包括沟通技能、数量(计量)技能、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学科较宽广,重视沟通能力和与人共事能力的培养,具体课程内容大致包括协作与口头表述、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课程。
  美国商学院商科核心课一般设9~15门,27~45学分,占总学分的1/4~1/3。商科核心课共性较大,通常设置以下课程:会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学、营销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统计学、商法或企业法律环境、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些学校设在普通课中)、管理学导论、组织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商业沟通(有些学校单列)、战略管理、企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商科专业课包括宽度和深度两方面的课程。深度方面的课程是指主修专业(Major/Concentration)必修课,一般为4~6门,12~18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0%~15%。宽度方面的课程是指主修专业之外的商科选修课,一般为3~4门,9~12学分。商业深度和宽度两方面的专业课共占总学分的20%左右。
  (2)英国
  英国大学商学院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制为全日制3年或4年,课堂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很少设通用课程,一年级即开设商科核心课。而核心课一般是根据专业具体情况来确定各自的核心课,不作统一规定。如沃里克大学商学院的商科核心课程有经济学、财务会计导论、数量方法分析、组织行为基础、管理关键问题、计算机信息系统、商业国际环境;巴斯大学管理学院的商科核心课程有商业经济学、价格与市场、企业及其环境、调查研究概论、组织行为、财务管理与组织概论、计算机、数量方法。
  
  2.研究生教育
  鉴于国外一流商学院排名大多针对MBA项目进行,而从国外商学院学生的比例构成来看,MBA学生也构成了国外商学院的主要成员,本文以MBA教育为主,研究国外商学院商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情况。
  美国MBA学制一般为两年,欧洲MBA学制一般为1年。各国MBA课程多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美国有些学校在选修课中又限定主修专业的课程门数(4~6门)。一般而言,美国MBA教育的第一年为核心必修课,占50%;第二年为选修课。欧洲MBA的必修课比重高于美国,一般为50%~65%。
  各个学院提供的选修课通常数量庞大,MBA学生按照学分要求可以从中自由选择,甚至可以跨学院选课。通常世界一流商学院提供的选修课程每一年都有变化,变化的目的是使学院提供的课程更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并且更能反映管理实践的最新动态。
  (1)美国
  MBA核心必修课一般占50%左右,最高占61%,最低(麻省理工学院)占25%。核心必修课门数一般为9~15门,分为商科核心领域知识与文字、口头沟通、数量分析与计算机基本技能两方面课程。美国一流商学院提供的选修课程数量巨大,通常一个专业的教师,教师组会提供10~30门选修课供学生挑选。
  美国一流商学院的商科核心领域知识课程通常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环境、战略管理、统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2)欧洲
  根据欧洲一流商学院的统计,MBA核心必修课一般占55%~68%,最高的全部是必修课(比利时联合商学院),选修课构成MBA项目的其余部分,覆盖商科所有领域。另外,欧洲商学院均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伦敦商学院MBA的核心必修课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的课程:宏观管理概论、财务分析概论、生产运营与技术管理、组织行为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经济学、商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第二学期的课程:信息管理、决策与风险分析、市场营销、“影子经理”(Shadowing)、个人专业发展组合;第三学期的课程: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学、国际宏观经济概论。
  
  二、国内一流商学院的课程结构与设置
  
  1.本科教育
  在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颁布之后,各高校吸取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普遍提出了适合自身条件的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实践环节等构成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的比重有所降低,普通公共课的教学得到了巩固,体现宽口径培养的学科共同课有所加强。选修课的比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我国商科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大都包括:政治理论与德育课程、语言与技能课程、数学与计算机课程、体育与卫生课程等。按照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
  
  2.研究生教育
  我国商学院的MBA教育在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现今发展起来的课程设置一般遵循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的一维组织模式。国内一流商学院通常提供10~15门必修课,选修课数量差异较大,从几门到30门不等。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课程设置(该校技术MBA课程分3个模块)情况表
  以上MBA课程设置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商学院MBA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的比重仍然是很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比例较小;分模块教学,对知识综合利用的课程较少。
  
  三、国内外一流商学院课程结构与设置的差距比较
  
  国外一流商学院的课程设置都是基于其办学思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