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周晓虹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两个关键
  (1)选择典型案例,创设真实的营销情境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案例进行筛选,挑选与相关知识点联系紧密的,便于学生了解能够感知的案例。尽量将案例教学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典型的情景中帮助学生领会营销管理理论,有助于学以致用。
  (2)构建主动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千变万化,营销活动又是不可复制的。在教学活动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写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简洁直观,有助于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将学生按照性别,专业背景等方面将学生划分成几个策划团队,采取招标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展开合理竞赛,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教学的抽象、枯燥、乏味的状况,以趣味化、实操化、互动化为特点,用营销故事、寓言、营销思维训练、营销游戏、营销角色扮演、营销模拟训练、营销实战、边做边学等多种训练方式方法。
  增加案例分析讨论比例,让学生出思路,讨论中领略别人观点或解决方案的独到之处。经过这种情景模拟和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每个环节中起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营销实战决策能力得到提高。
  
  2.教学改革的感受
  (1)多管齐下,学生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在强化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营销思维能力、做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营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思维能力、做人的能力、社会能力等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训练和培养。
  (2)情景真实,学生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为使案例实现直观性,案例编写形式,简洁明了,笔者采用了大量图表和流程图,使学生对所培养训练的能力及方式一目了然,充分反映“市场营销学”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科学性的特点,把学生带入到经营的“现场”,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案例,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分析和决策,让他们在一招一式中领悟管理精髓,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案例总结点评时,评委有教师,有合作公司人员,有普通消费者。从三方面评价学生的作业,教师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公司从市场价值、消费者从主观感受,给学生评判。我们还倡导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方法评定学生,既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定,也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评定,以及学生间的评定等,充分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组织课堂教学,创造一种竞争的气氛,有利于团队合作,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课堂上采用营销故事、语言、营销游戏、角色扮演、经典案例分析等多种训练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事先的规划和过程的组织非常重要,在事先要求明确,过程要跟踪和指导,事后要及时总结和点评,以达到强化知识,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