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晓京

逐年提出评估报告。
  
  2.继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的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始于1994年,是全国普通高校中比较早的开展这项工作的院校之一。自2001年以来,教务处已经组织7000多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估,涉及所有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所有本科必修课程。十余年来,结合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该项工作也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调整,到评估程序的完善与执行,再到评估结果的使用及反馈,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不仅成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收集教学信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工具和常规性工作,而且在教师聘任和考核以及岗位业绩酬金核定工作中成为一项“硬指标”。
  为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近年来,我们在对以往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和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引入同行评价,在确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时将学院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的评价结果以一定比例计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设置并完善了评估结果申诉与复议制度,对评估结果有疑义的教师,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向学校相应机构提出申诉,提请对评估结果进行复议。
  
  3.创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发挥教学督导在质量监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1996年,我校创建教学督导制,1998年建立独立的教学督导室管理机构。2000年以来,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锐意创新”观念指导下,教学督导工作在建设一流的质量监控系统、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一流的人才中发挥应有作用的指导思想下,与时俱进,配合学校“教学质量体系”的推行,制定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经过6年的督导制度建设和工作实践,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我校教学特点的教学督导管理体系,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了教学督导过程监控的独特功能。
  建立教学督导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教学督导制的即时监控,使学校能够在及时发现、预防、控制质量方面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根据教学督导的工作目标,从开始制定督导质量标准化体系到最终确立,经过了三年(2000-2003)的试运行阶段。这期间,充分总结了来自我校不同专业教学督导员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密切联系当前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标准,认真对照ISO9001:2000的各项要求,进行具体剪裁,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将教学督导工作的各种标准、程序、规章制度的文件化。督导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使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状况、教学管理状况的评价,能够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指标更为客观。建立、完善教学督导质量手册、督导程序文件、教学督导规范、督导管理规范、教学指导书、督导质量记录等一系列有效力的文件,对教学督导全程进行真实记录,使教学督导工作真正实现了督导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督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做到了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学督导员自由听课、无计划、无标准、各自为战的松散督导模式。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分工合作地按照质量标准规范督导的工作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督导的工作实效。
  据统计,教学督导制建立以来,先后有40余位流动的教学督导员,督导本科生、研究生课堂5200余门次:累计听课11000余课时;填写课堂教学督导手册4500余份,采集课堂教学督导调研相关数据15万个左右,以上数据均已编入《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员手册合订本》(12册)。深入课堂内外调研学生、教师万余人,写出督导工作调研报告200余篇,近百万字;参与抽检本科毕业论文千余篇,并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作为专家参与学校“十大教学标兵”的评选工作;学期末考试督导巡视课堂约2500个,提交《教学督导巡视报告》50余份。每学期为学校提供全校教学督导工作总报告,提供由教学督导员撰写的《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报告汇编》,面向院系提供《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报告选编》,共计撰写《中国人民大学学期教学督导总报告》10篇;《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报告汇编》12册;《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报告选编》8册,约百万字。
  在教学督导室的主持下,完成学校科研课题项目3个:《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2000);《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质量管理研究》(2004)《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指导书系列》(2006),分别被评为2001年北京市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学督导室坚持“人民、人本、人文”的人大特色,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教学督导工作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在督导过程中,充分保护教师的授课积极性,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索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把行之有效的形式发展为督导课堂规范。并把“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具体化,带来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实现了“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工作思路。督导员积极主动地总结在课堂督导中发现授课教师的创新教学法,在与授课教师交流授课体会,切磋教艺的过程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主动向年轻教师传授,用人大风格的教风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教师。同时,他们还十分注意与优秀授课教师共同总结教学法,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通过对万余师生的调研,遴选出18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深入总结具有人大特色师风教艺的基础上,编撰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指导书》系列丛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体系。与学校新闻中心合作,编写优秀教师脚本7个,协助组织师生拍摄我校有教学特色的教学宣传片,以扩大优秀教师的影响力,在“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实践中,做了新的尝试。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