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论大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

作者:肖海涛 向 春

校之间,也存在于世界范围之内。大学只有以开放的心态,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才能有所作为。
  因而大学的时代特色是:承先启后,与时俱进。
  
  3.地方特色
  大学有三大基本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研,直接为社会服务。就为社会服务而言,大学为社会服务最直接、最实在的体现,就是为地方服务或为社区服务,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就近原则。从历史上看,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赠地学院时代。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案》(Morril Act),该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联邦政府便拨给土地3万英亩,可用其收入作为建立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就规定了赠地学院为地方服务的特色。这一地方服务的典型代表便是威斯康星大学。1904年,范·海斯就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教学、科研、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也就是,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学为社会,州立大学要为州的发展服务,从而使得威斯康星大学特色鲜明,异军突起。自此之后,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重要的职能。今天,大学更被称为社区服务站(the community service station)。
  地方特色,也可称之为地域特色或社区特色,其基本精神是“双向参与,主动适应,良性互动”,基本方式是大学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依托,以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为目的,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不仅如此,大学为地方服务,不只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互动,双赢”。例如,从美国的情况看,美国大学最集中的思想城——如哈佛、麻省、普林斯顿和费城所在的波士顿到华盛顿之间,从伯克利和斯坦福到洛杉矶的加州海岸,十高校联合会和芝加哥的大湖区等——同时也是工业最发达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体现出大学与地方互动的相得益彰。因此,大学要考虑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并与产业界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包括人才合作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以科技和智力资源为社区服务等。
  因而大学的地方特色是:根在地方,良性互动。
  
  4.校本特色
  校本特色,也可称为学校特色或学校个性特色,它是学校在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不仅如此,校本特色是以上述大学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具体落实和集中体现。反过来说,没有特殊就没有一般,没有校本特色,就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因为特色不是上面封的、不是专家定的、不是排名排的、不是金钱买的,只能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生发出来的”。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现状是发展的前提。办大学,或者说大学在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摸清自己的“家底”,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未来面向,从而作出合理的定位,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自身传统继承和扬弃,对环境适应与改造,对优势积累与强化,对劣势扬弃与转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积淀传统,发扬优势,摒弃劣势,才能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办出重点,办出特色。才不至于一哄而上,盲目攀比。从而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因而大学的校本特色是:继承传统,彰显个性。
  
  三、大学特色的形成需要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双重探索
  
  任何一所大学特色的形成,都是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优良传统而形成的独特风貌,这个过程非一日之功,需要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双重探索。也就是说,大学特色既要有理念支撑,也要有实践探索。如果有理念而无实践,理念再好,也会流于形式或空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理念的指导,实践就会是盲目的,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形成不了特色。
  为了说明理念和实践在大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试举两例。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成为有名重点大学,与它的特色发展分不开。改革开放之初,当年的校长朱九思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发扬优势,正视劣势”,“敢于竞争,敢于转化”的发展战略。后来的杨叔子校长、周济校长等又不断依据学校基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提出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使得学校发展不断跨越,不断更上新台阶,使得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生机勃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又如,校厦门大学也是大学特色发展的优异者。厦门大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王亚南任校长期间起,学术水平迅速提升,这与王亚南的特色发展战略分不开。王亚南认为,要办好厦门大学必须发挥厦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优势,二是地理环境优势。如,厦门大学在解放前电机系、化学系和经济系实力比较雄厚,院系调整时电机系分出并入他校,王亚南就以化学系和经济系作为重点学科发展。根据厦门大学面临海洋,华侨多的特色,王亚南还提出厦门大学发展要有三个面向一一“面向南洋,面向海洋,面向亚热带”,从而使东南亚研究,海洋研究成为厦门大学的特色。这些特色又成为厦门大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大学以其优势形成特色,并获得社会称誉,同时大学特色也是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反之,随大流、互相攀比、急功近利、学风浮躁都办不出大学特色。当前,需要特别明确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的多元化是必然的,大学的分层次和分类型也是必然的,每所大学,都应该有各自的定位、各自的社会适应面和各自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办出重点、办出特色,办出一流,办成名校,即成为或省内、或国内、或国际知名或有影响的名校,而不是大家争奔一条路,争奔学术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一狭窄的“独木桥”。
  总之,大学特色的形成,需要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双重探索。任何一所大学都要综合考虑上述大学本质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主动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和发展特色,自主自觉地追求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在竞争中以特色取胜。进而言之,只有所有大学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的大学才能气象万千,出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大好局面。
  [责任编辑:陈立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