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形理解析

作者:韩 隽

再练习。以从构思到结构报道为顺序展开,先是新闻报道基础,后采集信息,再组织报道结构,思考报道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掌握技巧。
  而新华出版社“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的《新闻采写教程》则立意通过采写确立“公共新闻学”,着眼于理解“新闻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的哲学观念”,强调传统新闻学和公共新闻学的对比。是一本强调解决“怎么办”的同时思考“为什么”的教材,所以顺应逻辑,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思考”,其研究起点和落脚点更多着眼于地区性新闻。这部著作的副标题是“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成为全书的框架支撑。
  这种框架和主题其实是我们多年缺失的新闻实务的研究起点,国内教材特别强调的似乎是“思维训练”,强调理论的严谨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是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教材,特别看重概念的理解,先有理论,再建框架,后装材料。但新闻传播的应用特性决定了其出发点应该是“引例”,实践最新的实践永远是学科的出发点。
  
  三、学生先于教师,重视启发引导
  
  有学者将教材观分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来说,合作——问题——实践是构成教育范式的三个维度,具体到教材使用的层面上,便是师生作为共同的“探索者”进行合作,继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践,最后解决问题。
  虽然古代教育家早有“教为不教”训导,但传统教材更具教师强势,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型教材”和“教师用教材”,典型如章节思考题,“对于观念性的东西要求记住的过多,而这些观念大多是作者编织的套话,并无价值”。
  国外教材的出发点和“诉求对象”一般都是学生。前文所提的《新闻采写教程》在前言致学生中以身说法,极言新闻职业的神圣,强调无论作为记者还是公民,都有了解事实和了解新闻领域的重要性。教材在编写时显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尽量融入学生的认知世界,尤其在文字表述和内容编排上很注重人性化,术语概念自然引入,讲解详尽清晰。几乎每一本的教材每一章后都有结构、要点、复习题、评论性思考题、关键术语,进一步阅读的建议,互联网冲浪导引,方便的是自学。所以国内的教材更多是“讲授用教材”,而国外则主要是“阅读用教材”。
  对教师,则强调对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服务性。《新闻采写教程》在“致教师”中,开门见山推销“此书”不同于同类教材的优势:强调新闻工作者对支撑民主方式中的关键作用理解。另外,还有一些教材后面附有教师反馈表,近年随着数字出版发展在纸质教材出版后便开发了教师手册、习题解答等教学课件以及网上资源。承诺“如果你用做教材,出版公司将免费提供英文原版的教师手册和教学课件”,服务性、针对性以及品牌拓展提升是普遍特征。当然这一点在近年国内出版教材的过程中也在强力突破。
  在注重“启发性”和激发兴趣上,国外的同类教材更是形式多样,甚至追求新奇而不拘形式。《新闻采写教程》中,特地虚拟了两位人物:杰克·卡特和姬尔·阿普莱特,犯一些记者因为经验不足的常犯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进行解释分析。其实注重浓郁的人文特性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以及从业的兴趣,更是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知识的记忆也就成为没有强制和负担的内容了。兴趣成为导引,也为非专业学生入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潜移默化扩大了专业影响和魅力。这些方法,初看浅显,但“溶解”和“催化”作用强劲,学生参与——感受——发现——研究——创造,在主动与自觉状态下自主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综言之,写作过程中考虑学生和老师的“实用”,善于引导,方便阅读,而且不断创新,这使得教材定位清晰,并有良好的感染力,同时推崇启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激发思考兴趣。这和国内教材“适合东方人思维模式,演绎式,条理性强,但不利于创新”形成明显对比。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师和学生分列两极——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便是连接器,是教的依据学的对象,教材编写的高度和特点实际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科的学术高度。对国外教材编写方法和思路以及编写体例,一味接受或排斥皆有不妥,须有取有舍,但何取何舍?取舍之间分寸如何把握?旧的专业教材无论是宏观策划还是每本书的撰写思路如何调整?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区别何在?等等,皆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其实国内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重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既传授知识又引导能力的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作为本学科的权威阵地也在数十年里筚路蓝缕,竭精殚力,但飞速发展的专业教育呼唤更高水平和更具专业特质的精品教材。毕竟国外新闻学教育历史较中国大规模开展专业教育早了近一个世纪,所以其教材无论是内在机理还是外在形态,都提供了一个批阅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模板和标准,值得不断提炼吸纳。
  [责任编辑:陈立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