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完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虞立红 李艳玲

神,安排听课,并不少于学校党政领导的听课时数。教务处负责将每学期提交的听课记录册进行汇总,并将共性问题提交主管校长商议解决。
  
  2.专家督导
  学校组建教学督导团,聘请有教学经验的专家,监督和规范教学工作。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有目标的落实各项具体任务。教学督导专家深入课堂,不仅积极开展教学督察工作,还结合自身的优势,加强指导。一方面按照课程门类,针对不同的课程模块,组成外语、艺术、数学、计算机等小组分别听课。通过点面结合,把握学校教师教学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管理及改革的重点,对新任教师、外聘教师、评分低的教师,以及双语教学和教改立项支持的课程等进行多方位的考察。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开展教学指导。
  
  3.学生信息反馈
  (1)成立学生信息员组织
  学校制订了学生信息员工作细则。每学年通过学生自愿申请,院(系)审查推荐的办法,将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善于联系老师和同学,自愿为学校师生服务,关注学校教学工作的优秀学生纳入学生信息员这个群体。他们从受教者的视角,通过深入课堂、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常规观察和专题调研等工作。
  教务处每个月召开学生信息员例会,和信息员沟通发现的问题。信息员可以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调研计划,调研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每组由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组成,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组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教务处帮助信息员选则研究的专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信息员所做的《政治课程教与学现状调查》和《大学英语调查》等项调查为学校改革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2)建立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目前我校实行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教学评估,包括学期末的终结评估和学期进行中的过程评估,两类评估均在网上进行。我校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去年开始引入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其教学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保障教学质量。一般采取在学期中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过程评估结果仅供教师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和改进教学之用,不作为考核教师教学的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想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进度等提出建议,可以登陆网络管理系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网络技术的使用为教师与学生构建了一个及时互动的平台,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主任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教师评价结果,掌握学校、院(系)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完善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以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为基本要求,以杜绝问题的再度发生,提高教学质量为最高目标。完成基本要求容易,达到最高目标难。从目前的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
  
  1.发现问题容易,根本解决问题难
  对于师生反映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常是通过部门间、部门与院(系)问的沟通来解决的。对于那些具有共性的、影响面大的综合性问题往往很难解决。比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业怠慢(如迟到、逃课)等现象已经多次被师生议论,但改进效果甚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好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发展。
  
  2.改进面上问题容易,切实提高质量难
  对于学校的管理规定,很多教师都能遵守,但是否做的完善,是否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呢?就教师授课而言,按照学校的规定撰写课程大纲,制作多媒体课件、按时上课不迟到等等比较容易做到,但是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等就不太容易了。质量的提高,还有待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工作。
  
  3.制订规章容易,落实执行难
  一项涉及广大师生的新教学管理规定的推行,难免会面临种种困难。一方面是管理规定信息传递的衰减,且管理理念被教师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在个人利益与学校管理要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客观的原因往往占据了主要位置,从而导致管理规定执行上的难度,也降低了管理规定的执行效力。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问题,这就需要拓展和完善我们目前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只有学校多管齐下,从考核、晋升、收入分配等方面统筹考虑,制订激励性的政策,才能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把教学当作研究工作来完成,从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杨裕南]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