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创意机构设计”课程实践
作者:张成忠 曹海艳
列室和加工车间进行的。主要是使学生认识机械的构成、各部分得名称、功能以及相互配合所实现的功能动作。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让学生适当操作并加工简单的零件使其获得机械设备的操作实感、了解材料的加工性能和零件形状和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增强今后在设计中的工程意识。
学生操作实践的机械加工环节有钳工技能、车床操作、铸造技术、焊接工艺、数控机床操作等。这一过程相对时间较长,在其间得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父的耐心指导,认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与制作。设计的命题有两种,一种是假想命题即小产品的创意,这和工业设计专业联系较紧。所要求设计的产品一般较小、适合于快速设计和动手制作,通常为随身小饰品之类。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创意完成,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方法自己动手制作完成。2003级的命题是设计和制作一个挂饰件,学生根据设计选定材料并自己加工成型。
第二种命题是参与工程技术培训中心产品的改良及部分简单加工工作。例如2004级的命题是设计一款作为公共场合的手触式智能查询机,要求外观新颖、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学生在制作工程中使用了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方法。首先要用钢筋制作查询机的骨架,制作出合适的曲线,然后焊接成框架;其次要将铁皮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对框架实行包裹,同时留出安装显示器和主机的位置;最后对显示器和主机进行安装。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学生有一种真正的与社会接触的感觉,所学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缺点是课题的类型和工作量不一定适合专业的特点。
第三个是附加环节,鉴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要求他们在参观和实践的间歇画一些关于产品及机械的速写。这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参观和实践的时候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用心。要画速写就必须观察,特别是要描绘机械部件的相关关系,没有仔细的观察是不行的。由于与艺术表达直接相关,这一环节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
六、所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
由于“产品创意设计”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浅显并具典型性的例子,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业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常识性工程基础知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了艺术类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力补充。
在实践教学中,参观认识、实际操作两大环节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巩固和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对机械零件陈列室和加工车间的参观使学生认识了各种机械零件的基本形状及其特点,了解其材料及用途;在认知普通加工机床的基础上了解各种机床的加工方式及功能特点;参观现代加工设备使学生了解了现代加工技术并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在设计中融入最新加工技术。特别是第三个附加环节,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个与学生爱好特点相结合的环节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增强认识深度是有效的。
对车床、刨床、钻床、铣床以及常见钳工工具等的操作塑造了学生对机械机床的实感体验,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操作规则和方法。在制作实体产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理论、参观与实际操作知识,对于产品中机构的连接与固定,材料的选择,加工手段与方法以及加工的可行性与精确性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在参与产品改良的实践后,学生的设计制作体会是:“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什么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这次设计中每个细节,每个步骤都那么精细。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外观,还要考虑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性,考虑到产品的制作工艺,要设计出能做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次实习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设计的认识程度”。
在基本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部分艺术类学生对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工程知识并非艺术类设计人员解决问题时的必备知识。这种漠视心理导致其对工程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其对工程图认知能力较差,绘图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同时,对于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何进一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能够将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于产品创意设计,运用各种常见的机构和装置来解决设计中的功能、动作、形状、加工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张成忠,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曾海艳,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