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作者:盛双霞

看法,也可以提出问题请汇报小组的成员作解答。这样既可以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展开充分的讨论,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开发和深入理解。分组汇报的方式利用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3.后任务阶段(post-task):即巩固新知并加以实际运用阶段。首先教师对学生前一阶段所完成的任务作出分析和评估,重点在一些影响理解和交际的语言问题和交际策略方面,包括对学生的错误的适当反馈。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可以通过设置师生和生生对话、交流等任务形式,达到学生熟练领会掌握的目的。最后是任务完成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话题以及所学语言知识相关的真实性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场景,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反思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他们已有的语言认知能力,在用中学,在做中学,从而达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
  在“不同的文化”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去外国旅行学习的经历,特别是使他们困惑不能理解的他国人的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围绕着“不同文化,不同行为”进行大讨论,尝试去理解和分析他文化的行为方式。笔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日本,也对日本文化提出了一个外国人的看法,学生纷纷给出了各自的解答。最后,学生从大文化到小文化,从不同国家引申到不同地区,各自组成小组,合作讨论了日本各地区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如:我眼中的东京人、关东人和关西人的不同、我眼中的大阪外大人、日本人眼中的美国人、中国人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形成的语言技能灵活运用到真实生活中,转化为具有真实性的一种语言交际,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内容。达到在生活中应用汉语来进行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在笔者看来,这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宗旨。
  
  三、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些思考
  
  目前广泛开展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功能交际法,也叫三段法,首先是语言的演示(输入),再从机械性的操练扩展开,最后是语言的综合应用(输出)。其优点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明确清楚、系统,教师的课堂操作性强,学生易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估较直观、简便。不足之处则有:(1)语言点的演示阶段和练习阶段的学习缺乏真实的交际需要,常常为练习而练习,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2)重视语言形式,强调语言输出的结果,而忽略了语言生成的学习过程,容易陷入机械性。(3)过分注重教学活动的可预知性,强调语言学习的外显方式,而忽略了内隐学习方式。而后者在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的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则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的意义,它也跟功能交际法一样强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同时从更广泛的层面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从设置真实的语境,让学生从语言任务的完成中来自然习得语言,更强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来参与语言学习的过程,因此弥补了功能交际法的上述不足,是一种包容了交际法而不是取代交际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虽然三段式教学法有其局限性,但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新技能时。但如果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这一教学方法,学生的汉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大优点是:第一,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运用语言。而在实际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又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第二、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任务的难度,迫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汉语的不同层面,以此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三,因为任务的设置和实施,教师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外显和内隐两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上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一,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系统,很难作到循序渐进。其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汉语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既有至上而下又有至下而上的全面综合的把握和领会,同时还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学生的具体差异等灵活机动展开教学活动,以最终保证汉语教学的有序和有效性。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的难度,学生先前语言技能的了解和把握,以及任务所需要达到的最近发展区等都是对汉语教师基于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挑战。其三,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状况,不仅仅对在汉语课堂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缺乏研究,而且少有系统、成熟的基于任务教学编撰的汉语教材。正如马箭飞所言,任务型语言教学尚属新鲜事物。基于以上认识,对我们汉语教师而言,任务型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一旦视任务为教学意识,大到整个课程的设计、一堂课的编排,小到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行为都可以纳入到语言任务的活动中。在现行的功能交际法为主的课堂,甚至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上都可以运用任务以丰富和扩充语言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汉语技能的转化和生成。对外汉语课堂比较适用的有如下几种任务:(1)交换和传递信息类任务,比如用于生生和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互通资讯的对话和交流活动,以及故事接龙等合作活动。(2)解决实际问题式任务,水平低的学生可安排如订房间,点菜、买票、打电话、问路等任务,水平高的学生可做咨询孩子上学、医疗保险、办探亲访友签证等任务。(3)辩论活动等交换意见式任务。(4)决定式任务,比如在学校附近有几家特色小吃店,价格、服务、环境各有不同,让学生来交流讨论哪家店的性价比最高,最后达成一致的决定。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具备任务意识和交际意识,在其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合理运用各类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一定会给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带来很大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2]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5]Willis.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ming[M].London Longman,1996.
  [6]马箭飞.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盛双霞,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在职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