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启示作用

作者:李霄翔

理论研究层面上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模式对比研究”、“网络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语言输入信息的质与量的优化”、“英语学习过程中心理要素研究”、“语言学习环境要素研究”、“英语学习的认知感观功能和学习效率研究”、“学生主体作用与学习策略研究”、“英语师资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研究”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批有益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型的师资队伍向教学研究型的方向发展。这一举措对教学改革又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反拨作用,为探索具有我国外语教学特色的理论和方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本次教改活动与以前任何一次教改活动相比,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一次创新,为丰富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六个特点是本次教改活动为创新我国外语教学评估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大学英语教学受之干扰尤为严重。《课程要求》中所体现的教学评估理念,将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突出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的评估。为配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指导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将考核重点与《课程要求》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相呼应,突出英语听说和其他应用技能的考查,力图将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有机地相结合。与此同时,考委会采取诸如不同报分方法和不划及格线的方法,对应试教学的倾向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众多试点院校在教学评估中,探索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重点强化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和权重。这对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七个特点是本次教改活动为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一个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已崭露头角,其核心是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已经进入尝试和实践阶段,它是大学英语“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教学活动在运作机制上的根本保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众多试点院校在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教学中,采用有效激励和监督措施,充分调动学校、各院系与外语院系在教、学、管三方面的积极性:运用集成的原理和手段,在目标一致和责、权、利明细基础上,有效地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理念。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教、学、管三方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情感沟通,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信息反馈功能,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益效率。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授众面广、教学成效影响力大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高级人才的素质,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自本世纪以来,经历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的巨大变化,它所取得的教改成果以及在改革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理念和经验,对其他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将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1.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和充实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率。高等教育的职责是通过提供更多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还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在“人才教育供给”与“市场所需人才”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在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声誉和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三个指导性教学文件(两个课程教学大纲和一个课程教学要求)的发展演变轨迹,便是一门课程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估上主动引领“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最好例证。本次教学改革中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型”、“实用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和采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各种举措,均表现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启示是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如何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更新改造、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试点院校所创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与学各个环节不断优化,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的学科在改革开放、兼容并蓄、探索创新中一定能激发出新的增长点,表现出更大发展潜能和更强的生命力。
  2.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整合,必须要考虑到教、学、管三方的诸多要素和责、权、利的理性化分布。只有三方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有保障。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一方在某个环节中的变化,必然会要求其他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终将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在利益、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失衡而导致原动力的失败。
  3.教学改革需要有一个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人文环境和保障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应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作为课程建设的标竿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原动力,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教学和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在任何具有刚性特征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面前,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柔性和灵活度。这样才能使得制度与现实之间不至于出现“真空”,才能给改革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实施条件,给创新的思路和行动提供有力的保障,给创造性领导才能、教学才能和学习潜能的拓展以充分的空间和余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特区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学改革不仅会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挑战,也会对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主动适应教改的需要便是教学管理部门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4.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可以说教师在其早期所积累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会永远滞后于时代的要求。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其职业定位就要求他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意识和行动。对一个高校来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该校最重要的财富。财富不仅要使用,更要不断丰富和添加。这对于拥有财富的学校来说,才会有长久的活力和荣耀。我国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总体上来说,应该是我国过去几十年教育体系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要适应当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的一个首要任务便是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在职培训需要各级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切实投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其他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也必定是同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放在比添置硬件设备更为重要的地位,这是任何一位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应有的理念和行动。
  正如周济部长在几年前就指出的那样,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是涉及到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其他更多更重要的内涵,有待于我们对之不断地加深理解,不断地挖掘整理,以提高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内涵。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006.
  [2]张尧学.吹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的进军号[N].中国教育报,2006-06-23.
  [3]周济.在高教司召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
  
  李霄翔,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