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宏 结




  摘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入世”,市场对既能洞察国际市场形势和了解市场规律,又能按国际市场惯例和WTO游戏规则办事的德才兼备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现有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本文从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具体实践出发,对我国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法商结合;国际经贸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入世,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国内企业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企业最缺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熟悉国际市场惯例和WTO游戏规则,精通一、两门以上外语,具有国际商务决策和管理活动能力的商务人才。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顶尖企业,将需要7.5万名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领导人才,这个数字正好是目前我国现有高层领导人才的15倍。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种种缺陷,使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发展比起来是严重滞后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商务的学科体系不完备,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严重匮乏。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上海招聘高级金融人才,千余报名者中竟无一人考核通过。他们要么欠缺英语,要么专业知识面不宽;其次,专业指导思想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明确。现在的国际商务专业大都是由外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改良过来的,我们称这样的培养模式为外语型和国际贸易型;再次,由于专业指导思想不明确,又不在教育部规划的专业目录里,自然就造成了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不统一,没有高质量的国际商务教材等问题;第四,由于高水平、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台上的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师资的缺乏,结果导致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性不够突出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我国不仅国际商务人才的数量少,而且质量低,大多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
  
  二、国际商务人才的特点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世界,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商机,抢占国际市场。因此,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应该具有:(1)开阔的国际市场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2)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3)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5)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国际商务交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这些能力的发挥必须有赖于国际商务人才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信用缺失的中国,诚实、守信的品质尤其显得珍贵。
  
  三、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商务专业性质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商务人才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际贸易人才,他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必须具有国际经贸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等,但是,国际商务涵盖的内容比国际贸易要广泛。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商务已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它涵盖的学科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学原理、国际商法、营销与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外经贸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多个学科。不仅如此,知识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国际贸易在贸易内容、贸易手段、贸易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是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国际商务的专业性质决定的。
  过去国际经贸专业那种“外经贸知识+外语”的平面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推进到“外经贸知识+外语+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模式;由培养外经贸实务型人才为主,进一步提升培养实务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并重的立体模式;在学科布局上,要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在课程设置上实行文理交叉和文理渗透,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基础性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他学科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从而在总体上体现“宽口径、厚基础”,不断优化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
  
  2、“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构想
  国际商务人才巨大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各大跨国公司正积极地抢占中国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另一方面,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就形成了对通晓国际商事、国际经营、国际法规和惯例、懂管理、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中高级国际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笔者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66.3%的用人单位除对国际贸易知识非常重视外,就是对国际商法及与业务相关的WTO规则的知识非常重视。很多专家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人士都提到中国急需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对于“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的培养模式表示赞同。商务实践证明,运用国际经贸法律处理经济事务、解决贸易纠纷已成为事务性工作和解决贸易争端的主流。国际商务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更要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当今国际商务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从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情况看,在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凡是懂得经贸管理知识,同时又懂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单一学科发展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是市场急需的人才,也就是“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的高校培养模式是适合市场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四、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合理,培养目标明确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有的高校在原来的外语系或国际贸易系中设置了国际商务方向,民办大学有的还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直到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率先在教育部归属高校设立国际商务专业。
  我校设立的国际商务专业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看到了中国入世后,市场对于通晓法律和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一方面,我们发现法学专业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利于学生的就业。
  2003年我校开始招生,国际商务专业就成为当年招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