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从综合走向和谐

作者:伍光和




  回顾地理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过程可以清楚地感到,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或然论,再到协调论或和谐论的最终确立,的确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同人与自然必然和谐共处,但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却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找到的答案是:从综合走向和谐。
  
  一、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而自然地理环境正是人类存在于其中的环境。用传统方式表述,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圈层,或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及生物等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整体。用比较现代的方式表述,它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巨大复合系统。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自然地理系统乃是地理表层组织水平最高的系统之一。
  高等学校一般在一二年级开设自然地理学课程,作为基础课和先行课向相关专业学生传授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部门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的和综合的观念。这包括三层相互关联的意思:
  
  1、对自然地理和相关专业学生而言,部门自然地理知识与理论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或前提。没有足够全面的部门自然地理学素养根本不可能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少不得,浅不得。
  
  2、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部门自然地理知识,结果可能是,论地貌不及地貌专业,论气候不如气象专业,论生物不如生物专业,论水文不如水文专业,而课时有限,因此这部分内容又多不得,深不得。
  
  3、在少不得,多不得,浅不得,深不得的限制条件下,自然地理学课程作为先行课不仅应传授部门自然地理知识与理论,更应使学生确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观念和综合观念。这是设立这门课程的初衷,也是课程的目标和方向。
  内容不多、不少、不深、不浅,尽可能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力求把握的尺度。105学时、75学时和50学时讲授的内容不同而重点一致。
  
  二、关于任课教师
  
  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善于进行地理相关分析,不孤立看待任何自然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现象,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渊博的学识,不应仅仅局限于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方面,还应包括社会、人文、区域、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自然地理学家任何时候都必须既注意观察,更注意思考。根本不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地认识自然,不认识自然规律,就谈不到尊重自然与自然规律
  所谓不独立看待任何自然地理过程和自然地理现象,就是这门课程始终必须用地理相关分析方法或系统分析方法解读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例如沙尘暴是令许多人头痛的事,但自然地理学应该告诉人们,少尘暴是古已有之的一种自然过程,第四纪以来的一系列粉尘事件不仅造成了比中国陆地面积还大(约1000万平方千米)的黄土沉积,还深刻影响甚至促进了中国北方古文明的诞生。又如,水土流失也是一种自然地理过程,陆地地表径流注入海洋是全球水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径流搬运进入海洋的水体是维持海洋收支平衡的重要水源,被径流携带入海的固体物质是形成新陆地的物质基础,而溶于水中的矿物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则为生物所必要。水、固体物、溶解物和有机物,一个都不能少。再如,沙漠是许多人所不喜欢的,变沙漠为良田不仅是一些人的善良愿望,而且许多人还为此流血流汗。但全球陆地平均降水量730毫米,既有乞拉朋齐的12500毫米和台湾省大烧寮的6500毫米,当然就有撒哈拉和塔克拉玛干的不足100毫米,甚至托克逊的6.9毫米。干旱背景下发育沙漠是一种必然。沙漠的存在是合理的,变沙漠为良田至少是不现实的。自然地理学就是要告诉人们,我们能做到的不是改造沙漠:而是防止人为的沙漠化;不是消灭水土流失,而是不人为加剧水土流失;不是消灭沙暴,而是不要再破坏植被,不使内陆湖干涸和河流断流从而制造新的沙尘源。
  至于理论联系实际,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既是自然地理学得天独厚之处,也是这门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关系自然地理学的问题确实很多。有的过分荒唐,人们一看便知不可行,如:(1)炸开喜马拉雅山,引暖湿气流到西北;(2)说中国的希望在西北,西北可养活3.5亿人,主张在西北大面积开荒;(3)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之外,主张来一个大西线,把人引入柴达木、塔里木。有一些则需要运用自然地理知识和理论,认真进行思考。如:(1)某项防护林建设工程号称要形成从大兴安岭到新疆绵延数千千米的绿色长城;(2)宣称在不毛之地上建立农业型产业:(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主张“水不出沟,土不出沟”;(4)滥垦草原,导致农牧交错带继续北移西进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灾难,自然地理学应帮助人们寻求既发展经济又可把生态与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的方法。
  
  三、从综合走向和谐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郑重推出了《重新发现地理学》,对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做了许多精辟论述。吴传钧院士在为其中译本写的序言中,慨叹中国“更需要重新发现”。我对该书地理学的视角,地理学的技术,地理学对科学认识的贡献和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等内容印象极深。我们的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有综合的先天优势,有观察世界的独特方法,有自己的地理认识论,理应对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而最正确的途径就是从综合走向和谐。
  
  [责任编辑:杨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