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寓素质教育于物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作者:宁平治

入使用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其加速粒子的环形管道直径约4公里,一个测量实验要数百名科学家合作去完成。大科学工程是现代高新科技的综合集中体现,包括例如高能量、高束流强度的加速器或对撞机,高精度、响应快、分辨本领强的新型探测器系统或探测器阵列,以及快响应的电子学系统和大规模快速数据处理系统等。在课堂上讲到核物质的新形态一高温高密度物质一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时,给出了上述RHIC的STAR探测实验合作组的照片。400名科学家在几层楼高的探测器系统装置上通力合作,其中包括来自中国6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类似的大科学工程在我国越来越多。国家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高新技能,而且还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团队精神。
  
  六、小结
  
  近几年来,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探索由单一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传授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很不够,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自己是由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形成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上总是倾向于轻车熟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个认识问题就是,总觉得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政治课教师的事,不是物理教师的事。努力改变自己上述传统观念的束缚仍是自己今后的任务。
  其次,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把课堂教学由传统模式转变为传授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在行动上实施起来也是不容易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具体困难。要做到素质教育与传授知识过程的真正融合往往是满费心思的,诸如素质教育素材的收集和选择、与物理专业知识融合点的确定、相应课件幻灯片的设计制作等等,都需要一个个去解决。当其他任务一多或自己一放松,这种改革实践就会停滞下来。因此,寓素质教育于物理专业课堂教学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最后,通过这几年教学改革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总是殷切期望同学们学好物理、用好物理,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和继承已有的物理知识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知识的同时,也恰当地教给他们如何质疑、挑战旧知识,如何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本文前面提到的汤川秀树、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等物理学家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这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将成为持久的原动力。又如爱因斯坦的醒世至理名言“如果对名利的追求超过了对科学的追求,科学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多少青年学子的扪心深思。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置于物理教学活动之中,把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育渗透到物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去,无疑会对物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