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

作者:周光明 彭红军

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而也是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又能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使其受益终身。分层次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各成其才,因此,相对传统的考试方法比较偏重考查学生记忆知识而言,分层教学应该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是注重过程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既要符合学习是渐进过程的实际,又要具有对各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针对性:既要能全面反映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总体情况,又要能反映出不同学生的学习素质;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因学习目标的高低、学习进度而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教师、备课组或教研室制订的培养目标,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西南大学在06级学生中,选择化学、物理、历史和应用数学四个专业试点实行分层培养。具体措施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开设“创新实验班”,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精英人才。创新班与普通班执行同一个培养方案,只是在具体课程的实施形式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师资的配备上和经费的投入上有一定的倾斜。创新班学生实行滚动淘汰机制,普通班学生可以通过竞争进入创新班,创新班学生也可能被淘汰到普通班。从经过一学期适应期的学生中,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期专业成绩、高考成绩和学习能力综合测评,分成两个培养级。早在2003年,我校就分三级对非英专业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老师和学生均反映相互适应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均得到提升。我们拟在大学化学、大学物理、普通生物、计算机等课程分三级进行教学。
  
  3、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1)各层次学生间应该是动态的,允许低层次学生取得进步后向高层次流动,也需要在高层次中无法达到相应目标或无法跟上进度的学生向低层次流动,这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
  (2)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学生的分层中,所采取的学习水平分层法,其实是与学生学习成绩、智商状况和知识基础有很大关联的,必将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对待,甚至认为分层就是划分等级,从而出现或骄傲或消极或自卑等负面心理;同时也必将有部分学生由于虚荣心、好胜心等因素自我定位过高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导致自信心受到打击而降低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必须做好这种心理预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直面差异、平衡心态。树立良好的心态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否则将适得其反。
  (3)如前文所述,分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管理到教学,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校相关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同步推进,才能将这一个工程顺利地、成功的实施下去。
  当然,分层教学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以期形成一套更为科学、有效、全面的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和谐”教学新模式。
  
  [责任编辑:杨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