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以人为本做好教师绩效管理工作

作者:林 静




  摘要:教师管理应是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不是人情化管理、仁慈化管理,更不是不要管理,或刚性化管理,而应是在制度与人性之间,将以人为本的管理融入教师管理制度中去,实行绩效管理制度下的“柔情管理”,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潜在动力,更好地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奋进的群体。
  关键词:绩效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当前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人”的缺失的问题,使绩效评价难以实现其目的。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特殊社会组织中,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一、当前绩效考核的缺陷
  
  1、刚性“绩效考核”
  刚性“绩效考核”其做法都大同小异,多是奖惩性的,着眼点是教师工作的“过去”,着重点是管理者单向判断,考核结果是注重奖励和惩罚,管理角色是裁判员,问题解决方式是评后发现问题,管理形式上是专制管理,给教师总的感觉就是“秋后算账”。过多的检查、督导、监控等,使教师的自主权引起争议,教师的权威也受到怀疑。有些教师根本不把自己视为专业技术工作者,他们满足于驯服地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程、规定或教学方法。这不仅剥夺了教师的教育自主权,解除了教师批判和反省的思考空间,更造成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的机制僵化。
  
  2、“人情化”“绩效考核”
  “人情化”“绩效考核”就是无原则的老好人,即“仁慈化管理”,丢弃管理原则,一味地去追求以人为本的,最终就变成了人情化、仁慈化,忽略了学校制度的严肃性,甚至置教师管理制度于不顾。这样教师管理就如同一盘散沙。没人管、没工作压力、没工作目标时,教师就容易产生惰性。
  
  二、绩效管理应以人为本的
  
  1、以人为本绩效管理的内涵
  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尊重教师的人格、自尊,承认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处理教师的问题,坚信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资源,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翁的观念。
  我校在做教师考评时,管理者作了换位思考,把经济管理学中“过程管理”引入到教师队伍管理和考评中去,构建教师考核中以人为本的评价管理体制。学校过程管理其实就是学校过程目标绩效管理:它以学期(或学年)教育教学目标为导向,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确定目标、任务要求及努力方向上达成共识,形成经济利益、荣誉利益与责任的共同体,共同推动学校与教师个人努力创造教育教学业绩,圆满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管理。
  
  2、以人为本绩效管理的操作途径
  根据我校的管理实践,“以人为本”绩效管理是一门软硬兼施的艺术,既需要管理的软功夫又需要管理的硬功夫。它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程,我们将教师考评管理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评价”三步骤的绩效过程管理周期。
  第一步 制定并优化的过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这是学校过程管理的“软功夫”。
  通过群众座谈、学校调研等民主方式,制定出学校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并按部门将目标层层分解,最后确定教师个人工作目标,让每个教师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知道以后将根据什么来评价自己,确定教师应为学校每个部门做哪些贡献。为此,评价者与教师需要在工作方面达成考核共识,即为“5W1H”:What(计划完成的工作是什么),Where(在什么部门、什么场合),Who(谁来实施、对谁活动、向谁报告、谁来跟踪检查),Why(为何要做),When(什么时候开始、完成),How(怎么样做)。
  审视我校管理核心是优化过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确立学校过程目标是为了用目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目标作为配备资源(人、财、物等)的基本依据,用目标监督、协调人们的工作过程。具体说,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绩效目标要符合学校实际。过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对学校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而言,具有指向性、可行性和层次性,因此,必须要切合学校实际。
  (2)绩效目标要明确职责。过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要明确职责,依据承担的职责,确立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每年的工作重点及常规要求。
  (3)绩效目标要突出培养目标。将师生目标分层次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使每个教育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即个人目标。这样的目标既符合学校实际需要,又是个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并且目标的实现与否,关系着每一个教职员工的成就与利益,从而形成了目标系统的最优化。
  (4)绩效目标评价要“人本化”。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工作绩效的考评只能采取相对标准。因此在目标评价上,首先,对教师考评内容和标准上,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改方向;其次,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师生关系引入评价的内容;此外,评价标准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对于一些可量化体现的绩效,则尽可能用量化考评。
  第二步 过程目标:“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的执行与修正——学校过程管理的“硬功夫”。
  在评价实施上,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这是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师“绩效考核”的本质。在学期(学年)最终绩效评价之前,定期按月或按周对教师的工作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和报告,并与教师沟通和反馈,指导教师围绕工作目标对自己的近期工作做科学地调整和修正。在整个教师绩效过程中,这种持续的绩效诊断和引导,充分体现学校管理者为教师服务,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理念。
  第三步 过程目标:“以人为本”绩效考核的终结评价——学校过程管理的“软硬兼施”。
  在过程目标“绩效管理”中,绩效反馈和沟通平时较多,教师在最后对自己的绩效做到心中有数,对结果也不会产生惊奇。平时评价是为了教师工作的绩效提高和事前控制,最后的正式绩效评价结果则与工资、奖金和纪律处分挂钩。这种绩效评价终结评价结果教师也乐意接受。
  
  三、以人为本做好教师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1、以人为本做好制度化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学校教师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含义决不等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F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因此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让教师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让制度不会成为教师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缚。
  (1)学校领导不能以刻板的制度去苛求教师。应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