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互动

作者:赵何敏

富多彩的内容变成了单个的、陌生的和抽象枯燥的概念。这部分内容虽不是本课程的重点,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若教学方法得当,能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和探索金融之奥秘的主动性,若处理不好,则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该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的实践中,我们大量地运用了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用贴近金融实践的办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陌生的金融概念,区分不同衍生工具的特征。学生们通常可以从总体上认识到各种衍生工具的基本功能是化解金融交易活动中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但很难区分他们在风险转移中不同的作用点,或者说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功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采取单个案例分析与连续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单个案例分析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衍生工具的特点和功能,连续案例分析则帮助学生比较、区分不同衍生工具在防范风险中的特点,如远期交易与期权在规避利率风险中区别,股指期货与股指期权的区别等,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点评、提示和总结通常组织学生参与,从而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对解释概念的案例选择,还是解读政策效应的案例选择,都要注意案例应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解释力。
  
  2.实验课教学是互动式教学中的重要平台
  金融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本科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而金融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单纯的课堂讲授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借助现代化实验教学。现代实验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实验教学软件为课本的新型教学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金融业务操作,既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选择了深圳智盛公司开发的金融教学软件,在实验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期货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模拟,对学生认识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运行的基本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使课堂上概念化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这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知的主动性。
  
  3.以技术为本的教学方式是构建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根本保证
  以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总体目标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赋予学生更大的价值,通过重新设计与评价学生的需要,运用技术的辅助作用实现教学方法向学生取向的转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秩序。实践中我们认为,以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包括两个主要层次,一是课堂上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二是课堂下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教与学的沟通。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一是在于它的直观性,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创造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二是在于它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优势。教师可以用更充分的时间组织教学材料,增加课堂信息量,学生消除了记笔记之忙碌则可以专心听讲与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正是多媒体这种特殊的教学信息处理优势,才能满足课程知识点在量上的扩张需要。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建构知识、认知能力与兴趣所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于那些认知能力强、专业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仅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建立课堂下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教与学的沟通渠道是满足这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补充。我们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批改作业、网上答疑,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会经常在网上发布重大的金融时事和金融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并从中了解学生“动”的程度与状态。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知识传播的途径,弥补课时资源之约束,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交流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得到最终的完善,它是信息传递与反馈最直接的通道。
  
  三、需要做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实施创新型与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认为还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在指定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将授课大纲、授课方式、课程进度及指定的参考资料告知学生,其中参考资料的内容要具体并有较强的针对性,配合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情况与教学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坚持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材内容多板块式的结构,使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以美国著名金融经济学家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的《货币金融学》第六版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学原理,教材增加了20多个应用性专栏,内容包括银行资本金管理策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相关的新闻解读,以及政府的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操作的实践等。国内也有不少教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样教师可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讲解上,一般性的知识点则可以用出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自学解决,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是课堂讨论、课下作业与课程小论文的写作要有机结合。课堂讨论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互动式教学效果的检验。由于课堂讨论的时间是有限而宝贵的,应事先就讨论主题、发言方式、发言人与个人发言时间长短等问题做好充分的安排,课堂讨论以解读课程中重要理论问题为主。课下作业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课程小论文的写作则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金融实际的能力。这些都是互动型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是创新学习管理方式,尤其是建立多种方式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把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