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国际汉语推广的理念与策略

作者:吕浩雪 李联明

面文字的1000多种语言当中,拥有使用者最多的汉语不应被英语映衬为一种“方言”,中华文化也不应成为西方文化之“背影”。按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逻辑,作为东方思想文化宝典中最精微的部分,汉语及其所蕴涵的“和谐”理念在减少他国对中国文化误读和重塑世界公正道德体系方面,必须承担起独特而艰巨的重任。如果仅就教育而言,大学可谓生正逢时,正是践行和丰富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理论、引领先进文化和抢占世界文化发展极“制高点”的最佳时机。
  
  三、国际汉语推广任重道远
  
  汉语兴,则文化盛。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对外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东欧国家派出首批汉语教师到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设立,从1988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成立到2007年4月中国汉办140多所“孔子学院”抢滩包括美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生质的飞跃,即已经从把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过渡到汉语主动“走出去”。一生都没有走出豫、鲁两省的孔子可能连做梦都没想到,在他故去2600年之后,其“足迹”能踏遍五大洲。可以预见,这一崭新交流平台的建立,终将为对外汉语文化与教育输出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国际汉语推广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但目前海外讲汉语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聚集地仍以东南亚诸国和欧美等国的“唐人街”为主。在美国,汉语除了仍属“小语种”之外(传统上美国人学习外语以西班牙、法语等“欧洲语言”),主要集中地仍是华人分布较多的东西两岸城市。类似“孔子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有许多固有的矛盾常会使事业的发展荆棘丛生,因为它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举办者、合作方、领导权、人员组成、办学场所、教学内容等诸多现实问题。另外,与以往不足为外人顾虑的衰败出行相比,目前的汉语国际推广是在国家日益强盛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与民族国家藩篱林立的现实之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故此举引起国外多方防范和限制将在所难免。华盛顿著名智库人物之一乔舒亚·库尔兰茨克“当华盛顿的鹰派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潜在的军事威胁时,另一种威胁已经出现”之论调,表明汉语国际推广之路必定是任务艰巨而道路漫漫。从目前来看,汉语“走出国门”首先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其一,师资队伍。对外汉语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师资匮乏问题。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2005年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有近4000万,而全球从事汉语教学的师资只有4万,师生比为1:1000。进一步的预测表明,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数将达到500万。据美国亚洲协会估计,到2015年将有5%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届时至少需要7000名中文教师,但目前美国只有500-700名中文教师。印尼教育部最近决定,2007年将在全国各地使2000万人学习汉语,教师需求数至少8万名。满足不断增长的汉语教师需求,是我国作为母语国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回应措施。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宜采取培训和培养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来解决世界各国中文教师短缺这一瓶颈问题。所谓培训,就是利用广大高校现有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为急需中文教师国家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中文教师进行汉语培训。培训可采取多种方法,既可请进来也可走出去,还可以采取网络、多媒体等形式实施远程培训。所谓培养,是指有条件的高校要尽快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高层次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较高外语水平、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较熟练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技能的对外汉语专职教师队伍。
  其二,教材研制。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汉语推广的又一瓶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工具性特点使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80年至2000年近20年间,我国已出版各类对外汉语教学教材400余种。本世纪以来,国家汉办把教材编写作为汉语教学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教材编写研讨会,出版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解决了国内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有无问题。随着国外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国外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多,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中的问题日益突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过于保守,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面向不同母语环境下的针对性教材,二是缺乏面向大学、中学、小学以及社会自学者的分层次教材,三是缺乏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网络多媒体教材。为此,我们应下大功夫,根据外国人学习语言的思维逻辑、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去编写针对性极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可以与国外有汉语或其他语言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还可以与国外有关出版社联合出版。
  其三,推广机制。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语言国际推广背景下,如何加快实现汉语国际推广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建立新的汉语国际推广机制。这就要求在观念上树立积极进取意识,要胸怀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把对外汉语教学从单纯的教学型、学术型向大众化、普及化和应用性等全方位推广转变。在实践中,要借鉴英、美、法等国推广本国语言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外国政府、高校、教育组织针对汉语教学的有利政策和支持项目,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校和组织的合作力度,把政府主导行为与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结合起来,还要把教育系统内部推广渠道与民间外部推广途径有效地结合起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