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

作者:刘 吟




  摘要: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变革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再造教学业务流程、构建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一个学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是一项体现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重要的学校管理工作,它是维系学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无法适应与正常运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新温州大学教学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院校合并、多校区管理的挑战。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为了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办学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大学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由此形成了一批由多个校区组成的大学。新温州大学是在两所学校(原温州大学和温州师范学院)合并的基础上筹建的,2006年2月由教育部发文正式成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由茶山南校区、茶山北校区、学院路校区、平阳校区四个校区组成,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人,呈现出了“散、全、杂、大”等特点。散,指校区分散;全,是学科齐全;杂,即情况复杂;大,指规模巨大。这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教学管理方面。要重组教学资源,降低教学运行成本,融合不同教学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必须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精英与大众教育并举的局面转变,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由于学生数量大规模增加、生源水平差异加大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科层制教学管理模式因机制僵化、缺乏弹性等特点,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客观上高校要实现一种更加灵活、适应多种需求的教学管理模式。
  (3)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教育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高等教育逐渐从社会的边缓走向服务的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这一转变,首先在于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
  (4)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信息化管理是教学管理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抄抄写写、简单的文字录入等人工管理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好几万人的大学里,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对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挑战。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人,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学管理人员要有创新的素养。
  
  二、教学管理创新模式的设$t-
  
  1.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
  (1)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首先是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理念的基础。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指在教学管理中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来确定教学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个目标转换为通过管理塑造一种环境,激励和启迪人们自觉为实现学校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发挥教授专家治教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授为核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形成闭环的反馈机制。
  (2)教育、管理、服务职能三者并重的工作理念。教学管理工作的三大核心内容是教育、管理、服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教学管理的水平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新形势,以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转变观念,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转换工作职能。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开放式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是政府、受教育者、学校、社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与需求,组织专家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执行要相对稳定,同时又要有弹性、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温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教学培养方案、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素质拓展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为目标,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的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由MichaelHamme等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针对美国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根本性和彻底性的业务流程变革,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显著性的改善。近十几年来,企业管理中的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来说,业务流程是多个管理过程的集合,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业务流程各个过程环节的调整、取舍及优化。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对每一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系统诊断和彻底性再设计——流程创新。流程创新过程可以使我们发现传统的或现行的教学管理系统所存在的缺陷或弊端,从而对教学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再设计。“彻底性再设计”表明教学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追根溯源,对既定存在的事物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性修补完善,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并且不过多顾虑己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发明全新的完成工作的方法,这是对教学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构建,而不仅仅是改良、增强或调整。
  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与再造,会直接导致教学管理组织架构的重组。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高校的管理组织架构都是典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即金字塔式的行政化治理结构。科层制的组织架构被韦伯视为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理想类型”,它具备规则理性、分工明确、运作高效、公正严肃、严密统一等优越性,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资源自上而下配置的稳定有序,能高效率地承担自上而下交付的组织化的重大任务,也能按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