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大学研究性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梁林梅 刘永贵 桑新民

关系
  
  小组协作研究是目前研究性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程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程目标之一。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花近1/4的时间来处理组内成员关系,以保证小组研究的顺利进行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缩减花在研究上的时间。实践证明:协作较好的小组会逐步形成合力,其效果要比个体研究好;协作氛围不好的小组其研究显得较为散乱。
  总体来说,只有处理好了小组协作的关系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如虎添翼,才能超越个体学习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我们在课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来促进这两者关系的正面发展:讲授小组协作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和导生引导、帮助各小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以课题的顺利进展带动组内协作关系的良性发展。
  
  五、如何面对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的种种挑战
  
  当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向研究性教学之后,作为教师,其自身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不适应:
   
  1、自身缺乏从事研究·性教学的经验和信心
  大多数高校教师已经长期适应传统的大班讲授方式,而研究性教学是复杂和陌生的,且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如何组织和管理,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总结。
  
  2、个体很难独立承担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研究性教学模式虽然表面上看来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有所减少,但教师对于研究性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对于相关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指导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此外,因为研究性课题自身的开放性,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教师自身可能都未曾研究和关注过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研究性教学相对应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更是极大地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为了确保研究性教学的有效进行,对于导学的管理和指导也需要花费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3、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导向的冲突
  有些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导向致使许多教师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本科教学,特别是比较耗费教师时间和精力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与改进:
  (1)研究型大学应更加重视本科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实质上(政策、体制、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为教师开展高水平研究性教学提供保证。
  (2)国内外研究性教学多年的实践已证明:教师高水平的科研是成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保证。
  (3)教师应改变自身的心态,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研究性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培养研究生(或高年级的优秀本科生)成为研究性教学的助教,组成教师团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
  (5)信息技术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交流工具,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工具与平台,可极大地促进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并能提高课程组织与管理效率。
  
  六、如何解决课程时间及资源的限制问题
  
  目前高校本科生所进行的研究性教学大都是由一位特定的任课教师在特定的一门课程内开展的(本科生科研主要是在课外组织进行的,在此不做讨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研究性教学所需的整体时间无法保证。同时,对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学习而言教师讲授往往要占去一部分时间,真正能够留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就更有限了,而大学本科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组员沟通与协调,需要投入时间进行资料的搜索与查询,又由于大部分本科生较缺乏管理和规划个人学习时间的观念与经验,所以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可能需要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与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需要特定的环境和资源支撑,因此是一种成本比较高的教学方式,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与物力,对于一些特殊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其投入可能会更高。受到不同学校环境及资源的限制,对于某些主题研究性学习将很难开展。因此,在选题的环节教师同样要对不同选题所需资源进行把握,尽量选择那些课堂教学环境中切实可行的选题。另外,对于那些价值意义比较大,需要时间和资源比较多的选题可以采用本科生科研的形式,利用假期或课外时间组织进行。
  
  责任编辑 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