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后的特色建设
作者:左建桥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学无不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新建本科院校在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更应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自身的发展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战略策略与措施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的战略策略可以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整合。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学科重组、文化互补,形成新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专业,或重组特色专业,在新的层次上着力建设,进而成为优势学科,带动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使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办学优势。二是传承。就是将原有的办学特色巩固放大,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确立不可动摇的办学优势。三是错位。若处在高等院校数量较多的区域内,面对的教育市场空间密度高、竞争力大的实际,必须从别人未触及处着眼,在市场空白处用功,从而培养和建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是保证错位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立足于学校所在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办学特色建设的切入点,是一种明智而理性的选择。四是创新。合并,升格,新的平台,新的队伍,新的定位,新的社会祈望,是创新发展的最好契机。一般可以在教育模式、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某一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以点的特色辐射来带动全局特色的形成;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机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五是赶超。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合并整合,通过评估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拥有良好的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再通过科学规划、大胆实践、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是可能的。
具体来讲,新建本科院校还必须根据办学特色的本质内涵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实际,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各方面的特色。
一是立足地方,发挥优势。在培养模式特色方面,鉴于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实用性较强,新建本科院校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社会情况,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积极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专业特色方面,其形成与新建本科院校原来合并组建学校专业优势有很大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继续利用原来的资源优势,培育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在管理机制特色方面,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新的管理人员管理活力和管理积极性相对更大,在评估过程中又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如果方法得当,其管理机制特色的形成指日可待;在社会服务特色方面,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与地方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大学,结合本地的经济特点和人文环境等,建设优质的、稳定的社会服务特色,关键在于其发展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和谐,其科研和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等;在办学环境特色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外部环境特色的形成与当地提供的环境和高校自身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环境有关,内部环境则主要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提供给自己的条件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二是抓住关键,改变劣势。在人才素质特色方面,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所以形成人才素质特色的有利因素相对较少,但是,教职工的素质尤其是学生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命线。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入手,把人才素质特色的形成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来抓;在科学研究特色方面,因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地位相对薄弱,但科研不仅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而且与教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所以,与人才素质特色一样,新建本科院校也要把科研特色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是走出误区,敢于不为。首先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对学校的特色进行梳理与盘点,走出对特色认识的误区,剔除似是而非的所谓“特色”,如“把办学成绩当成办学特色”、“把学校共性当成特色”、“把学校定位当成办学特色”、“把特质、特点当成特色”等等。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毫无特色、师资紧缺、生源严重不足且入学率和就业率低、缺乏发展前景或后劲以及投入产出少的学科专业,应下决心进行改造甚至废除。否则,学校的办学特色反而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孝感学院特色建设的实践探索
自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建立孝感学院以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立足地方,创建特色;依托名校,稳步发展”的治校理念,大力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2005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后,学校更是在培育办学特色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一是以人为本,打造人才素质特色。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一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校把培养急需的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上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与实践内容上充分体现当今科技新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几年来,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通过依托名校、内培外引,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科梯队培养计划等,使我校教师在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高地三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创造了地方院校留住高层次人才的成功范例。
二是发挥优势,构建学科专业特色。学校发挥原来合并的三所学校的专业优势,形成了基础教育、生命科学技术、农村小城镇建设三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巩固了原有教育类专业的优势,并适时创办了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和科学教育等新专业,满足了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整合农学、园艺、生物三系的教学资源,组建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加快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植物学已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并为在建(4个)硕士点之一,生物学已建成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有力地支持了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孝感市作为“建筑之乡”的需要,在原来土木工程系和城市建设系基础上组建了城市建设学院,以涉及文、工、农、经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为依托,建立了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大大促进了相关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此外,学校依托省级品牌专业化学专业,结合孝感矿藏资源丰富的特点,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依托基础较好的物理学专业,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创办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了省级化学和电子电工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逐步形成了我校四大板块专业群。
三是注重应用,培育科学研究特色。学校整合校内资源,突出学科特色,成立了多个研究地方经济、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的科研机构。学校科研工作瞄准科技前沿,紧贴地方实际,应用研究的特色十分突出。如李国元教授的《红栀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成果,针对地方支柱产业,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的已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是立足地方,培植社会服务特色。目前,学校己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大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进行“高等师范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衔接性研究”,运用研究成果对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作了大幅度改革,并对孝感市基础教育改革给予了具体指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教育部师范司的好评;坚持科技支农兴农,在当地特产银杏、板栗、莲藕、茭白的病虫害防治和产品开发、中华老字号孝感麻糖的保鲜、优质太子米品质的改进方面,为地方解决了不少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方面,已完成应城汤池镇,黄陂李集镇,仙桃彭场镇,鄂州东沟镇,大悟新城镇等几十个乡镇的规划设计,受到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此外,学校作为当地干部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与市委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等单位合作,长期开办经济管理、金融、计算机、英语等培训班。学校还以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孝文化为切入点,在学报开辟专栏进行研究,2005年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也落户我校,先后出版《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孝文化研究》等多部书籍,2007年我校承办“中国孝感建设孝文化名城国际研讨会”,学校成为研究、传播和繁荣地域文化的重要基地。
责任编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