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模式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金 霞 郑树棠 刘雅敏 张立芹

课堂进行,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从第二学期起,则开始采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1世纪》的教师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外教,学生来自机械、电气信息、国际化试点班、信息安全、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生态类,《新视野》的教师有副教授、讲师和外教,学生来自机械、电气信息、国际化试点班、联读班、ACM试点班、信息安全、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公共管理类、环境生态类和日语。
  本次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教学模式以外的因素是否对于教学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第二阶段的主要目的则是比较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1)第一阶段
  Ⅰ.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学模式以外的因素是否对于教学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我们从《新视野》和《21世纪》学生中各选取了304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入学分级考试中总分和听力、阅读、词汇结构等各项分项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这批抽样学生在第一学期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他们使用的教材和任课教师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同。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入学时英语起点水平基本一致,另外他们在入学分级考试和每个学期的期末试卷中均采用统一的试卷,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来检验教材和教师等其他因素是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Ⅱ.研究结果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包括听力(30%)、阅读(40%)、词汇(15%)和作文(15%)四个部分。听力内容为VOA慢速英语,采用填空、简答题和写提纲主观题型。试卷由任课教师交换评阅以确保公正性。且为避免不同教师阅卷所带来的分数上的差异,笔者复核了所有抽样试卷成绩。阅读和词汇采用四选一的客观题型。由于期末试卷词汇部分与各自教材挂钩,因此我们没有将词汇部分成绩计算在内,同时总分也是扣除了相应的词汇部分成绩后的分数。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听力平均分分别为24.82和24.64,阅读为28.18和28.21,作文为10.03和9.96,总分为63.03和62.81,经过t检验,两组的各项分项分和总分的平均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证明教材和教师等其他因素并没有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2)第二阶段
  Ⅰ.研究目的
  从入学后第二个学期开始,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即开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使用不同教学模式两个学期之后,即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末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由于入学时英语起点水平基本一致,且第一阶段研究表明非教学模式因素,如教材和教师等因素没有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我们通过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各项分项成绩和总分平均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来检验两种不同教学模式是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Ⅱ.研究结果
  在经过两个学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英语学习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第三学期期末参加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这次四级考试共有听力对话、复合听写、阅读、词汇、完形填空和作文六个分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分项分和总分的平均成绩见表一,平均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二。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和平均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两组学生的复合听写、阅读、词汇和作文阅读四个单项P<0.01,说明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另两个单项听力对话、完形填空0.01<P<0.05,也存在显著差异。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四级考试总分相差四分多,且P<0.01,说明两者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考试结果有力地证明了网络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师授课的单一教学模式。
  
  三、讨论
  
  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师授课的单一教学模式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英语教学中教育技术的介入。教育技术根据何克抗等在《教育技术学》一书中的定义,应该包括“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和技能”,而“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何克抗等,2002,P.2)。Richard Kern和Mark Warschauer(2000)也明确指出“计算机和其他教育工具一样,它本身并不会带来学习上的进步”(P.2)。国外学者(Clark,1994)的研究也表明,对学习效果真正产生影响的不是媒体本身而是媒体呈现方式所蕴涵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如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和它的非线形超文本功能,使之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的认知工具,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等方式,从当前的学习环境中有选择性地获得信息,并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建获得的新信息的意义,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何克抗等,2002)。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那么即使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不会带来教学效果上的差异,所以笔者认为在本研究中真正导致学习效果差异的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介入而引发的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实验后的讨论和反思中,我们认为在实验组中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引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成绩的差异。
  (1)在英语教学中大量运用真实语料,建立第一个语言自学中心CRAPEL的学者(RileyandZoppis,1985)认为学生在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后,可以通过经常使用大量精心准备的教材半自学或者使用完全真实的语料自学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听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精心挑选VOA,CNN.AP,NPR等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片段作为补充听力材料,从国内外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文章作为补充的阅读材料,并配上教师自己设计的各种形式的练习。通过长期地大量地运用真实语料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现代的、地道的英语,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2)让学生在学习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传统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模式的主要差别之一就是对于学习的控制和责任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Chou&Liu。2005)。如果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内容、顺序和进度具有一定的自主控制权的话,他们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Williams,1996)。因此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挑选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