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大学文化的生态解读

作者:傅 林

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宁夏大学的大学文化集中体现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的鲜明特点,该校已成为宁夏及周边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和基地、高品位文化传播的中心。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了解决民族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采取自力更生、自求发展的政策,合并凉山大学、西昌农专、西昌师专和凉山教育学院,建立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西昌学院,开设农学、师范、工学、经管、医学、艺术等专业,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促进这些学校的大学文化的不断创新,有利于这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民族地区大学文化的创新要体现生态意识。首先要考虑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作用影响下大学的生存机制,需要大学紧密结合所处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科学定位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入手,不断深化大学文化的内涵,建设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科学和民主的大学文化。其次,要有大学文化发展的紧迫感。文化生态意识意味着将大学文化看做是生态主体,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培育和呵护才能获得良好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应有大学文化建设的紧迫意识,不断地精心培育大学文化,克服大学文化中的保守性、依赖性和迟效性,积极探索大学文化创新之路。再次,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平衡。共生与竞争是生态系统主体之间基本的关系,保持大学文化系统的平衡不是一种单纯的静态平衡,而是一种“平衡——失衡——平衡”循环往复的动态平衡,文化的共生、共存只有在文化的不断改造和创新中才能实现。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文化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大学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生态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应该是独特的、多元的、和谐的,是和每个大学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民族地区高校虽然都不属于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但从创立以来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这些高校的大学文化是中国大学文化生态系统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些高校大学文化中的优秀特质,以特色求发展,并在融合、创新中保持民族地区高校太学文化的持久生命力,促进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傅 林,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立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