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创建校企教改联合体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汤 智 徐维祥 施建青




  2.以教学环节为链条构建校企教改全程合作体系。学院与企业的教改合作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并已从第一课堂合作延伸到第二课堂的共建,利用企业兼职教师开设实践性或领域性较强的课程,安排4~10个月(1+1)时间的企业实习或毕业设计(企业毕业设计已超过50%);在职业素质培养、课外科技竞赛、学生创业和学生专业类社团指导等校企合作方面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3.以专业方向模块为平台共建多样化培养方案。为动态适应不同企业多方向个性化人才的需要,学院与软件产业中技术上有典型性并代表发展方向的软件企业探索共同建设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多地考虑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企业从制定培养方案开始就参与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和高层主管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教学工作。目前已经探索并实践的专业方向模块有以下几种类型(见下表)。
  
  4.以课程开发为平台融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通过亏企业合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引进、开发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专业课程或案例,并以选修课、必修课、实训或创新学分等多种形式纳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如:成立思科网络学院,引进了思科网络认证课程:引进了微软、SUN系列认证课程和IBM软件学院课程;与INFORSYS合作,引进了INFORSYS系列课程:引进了恒生公司的项目案例。通过引进、开发这些直接源自企业内在需要的课程,使得学校的职前培养和企业的职后培训一体化,形成一个有机的培养体系。
  5.以双向构建为桥梁形成理论、实践结合型师资队伍。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成了一批由理事单位企业高级主管或项目经理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师资基础。软件学院已经聘任来自17家企业的40余名兼职教师,在2006年度学院教学中承担1600余学时教学任务;为持续有效、保质保量完成合作教学任务,出台了企业兼职教师聘任、考核管理办法,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兼职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举措,如职称评定、教学研讨会、兼职教师评优等。
  6.以合作企业为依托构建校内外实习基地网络。为把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与资源优势,软件学院建立了适应软件学院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以理事单位为主体、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基地网络,其中校外基地有:联合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及10余家知名动画企业,依托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立了“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教育实训中心”;另有理事单位企业实习基地32家,非理事单位实习基地20余家。在校内,与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全面模拟企业管理的“浙江工业大学恒生软件实训中心”,由企业派遣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运行、学生以“企业人”身份参加实践。
  
  三、问题与启示: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展望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教改联合体、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在学生就业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院连续三届毕业生呈现出的签约早、签约率高(连续三年100%)、就业层次高等特点,进一步从实践上验证了与企业共建教改联合体是地方本科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培养模式。但同时以下深层次问题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在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要照顾企业当前的现实人才需求,那么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引领行业、社会的作用?一方面要有效吸取企业技术发展的有效营养成分,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在引领企业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方面作出贡献,需要有进一步的探索。
  2.在与企业共建专业方向模块中,如何让企业需要的动态性与学校教学的相对稳定性相衔接?让学生既让受到扎实的理论基础教育又进行充分的实践能力培养?
  3.如何进一步把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与资源优势?可以在将企业潜在的实践能力培养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教学优势的途径方面、合作平台的资源共享与提高使用效益方面有着更为有力的措施。
  4.在教改联合体中,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之问如何达到各自关注的平衡?尤其是学生在联合体中的地位、意愿应该得到充分体现。
  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启迪着我们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我们在更高、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
  
  汤 智,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徐雏祥,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施建青,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责任编辑:扬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