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

作者:杨建华 曾周亮 袁文华




  不断提升由动力机械产品结构分析、产品性能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单项试验研究、测试控制技术和产品技术创新6个分室组成的动力机械工程模式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水平,突出试验研究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产品结构、性能研究、仪器标定、制造工艺、控制技术、单项研究实验和实验设计的全面实验技能训练,而且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创新课体系,深入生产实际和学科前缘找课题,使创新课程体系与课堂创新教学相结合,课堂创新教学与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相结合,创新实验、创新设计与生产实际和行业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实践效果
  
  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与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共同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以往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课程负担偏重,学生人文社会知识贫乏、工程意识不强、经济观念淡薄、个性不明显、创新能力过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将机械工程系与热能动力工程系合并为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原有专业均按机械动力大类招生培养。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后,初步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创新模式的新局面。有利于集中师资设备力量,发展交叉学科,组建学术团队,构建优势专业群组,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2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级与横向科研项目20项。
  校企共建工程模式动力机械专业实验室,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对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有利于出人才、出产品、出成果,2004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实验室。校企共建机械动力专业实践创新教学基地,2005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实习基地。动力机械工程学科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如2004年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中南地区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200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湖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近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是100%,用人单位每年来学校要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比实际毕业生人数多一倍左右。
  
  责任编辑 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