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工科院校办好旅游管理专业的对策
作者:孙超平 杨善林 季 星
关键词:工科院校;旅游管理
本文拟分析工科院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工科院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控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英语能力。其中优势和机遇中的可控因素是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劣势和威胁中的可控因素有:英语能力、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可影响因素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认同程度。
工科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气息,严谨务实的学风、教风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基础: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考研和就业两方面来衡量,所以工科院校务必做好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和就业工作。因此,文章主要结合英语能力、学校重视程度、社会认同程度、具体操作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几个方面从课程体系设计、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角度来分析工科院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策略。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1 课程体系设计
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工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培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大特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管理类学科: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目前工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上的厚重感:第二,课程体系呈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第三,对于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教学脱离实际。
根据培养目标和旅游管理专业特征,针对上述问题,工科院校课程体系设计分为“素质课程系列、管理学基础学系列、旅游学科基础学系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系列和实践课程系列”等五个模块。
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发挥工科院校自身特长,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较强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由于专业和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也要有学习知识和技巧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有在过程和方法中蕴涵的积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③管理学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融合。为避免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建议在开设管理类基础课程时将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其中,例如,可将旅游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章来讲授,这样既避免了课程的重复,而且增加了课程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 师资建设
师资是旅游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首先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旅游从业经验。
为了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工科院校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第二,建立旅游专业学科带头人制度,鼓励优秀教师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使他们能掌握国内外旅游管理的最新研究动态。第三,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同时创造条件,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师培养的覆盖面。第四,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推进“外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外语化”工作,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第五,鼓励教师多从事旅游方面的项目,教师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才能真正把课讲得生动活泼。第六,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多方面创造条件,选送专业教师到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与管理,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为教师积累实践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授课内容不脱离实际。
3 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面向本专科生的旅游教材编写集中于管理专业领域,旅游经济和会展旅游等方面的教材编写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集中于应用性较强、理论要求不高的实用类教材上,而对理论要求较高的研究型教材国内鲜有编写;饭店经营以及管理类教材的市场供应量大,英语、导游类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也较为热门。
工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工科基础课教材难易适中;二是紧扣教学大纲选择教材;三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四足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五是适当选择从国外引进的教材。有些学科的教材内容比较凌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自己编写讲义,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该门学科的知识。
学生除学习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不断地拓展视野,及时了解旅游及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旅游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因此,工科院校应尽可能建立一个旅游图书资料室,购买旅游专业相关图书资料,订阅有关报刊,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二、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牛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作为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习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应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应推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应强调学生的独立性、研究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旅游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针对课程特点采取“专题讲授、行业热点问题研究、课堂讨论、辩论会、案例分析和学生独立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试方式上,除闭卷考试外,课堂发言、课程论文、案例分析作业、课程实践等均应记入学生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旅游产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旅游从业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职责。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该侧重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增加外语教学,做好双语教学,开设二外选修课);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以提高学生从业素质和从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课程;重视实习和见习环节。
在课程设计中,增开公关礼仪和形体训练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外在形象:开设导游知识、综合知识和导游业务训练课程,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报考导游资格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开设由“急救常识、旅游摄影、海关知识和交通法规等若干专题讲座”组成的旅游从业素质课程,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从业素质。
实习教学分为专业考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见习三个部分。专业考察的目标主要是了解旅游业相关单位的运作流程:到旅游企业实习的目标要定位于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和培养本科生的服务意识;毕业见习应该与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方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本文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科背景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战略与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杨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