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结合经济科学成果 改革财经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尹 钊

亿美元的资本额相对照,则该银行的风险状况即可一目了然。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养老金基金采用VaR方法作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手段。
  压力测试法也是一种金融风险的量化技术,主要用于对极端情景(发生概率小但后果十分严重的紧急事件)进行风险分析,目的是评估风险管理模型或内控流程的有效性,制定改进措施,防止出现重大损失事件。例如可以用来考虑政治(如政权更迭)、地理(如地震)和经济环境等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冲击。压力测试法是对VaR方法的重要补充,两者构成了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捕获正常市场条件下的收益机会,还能适用于市场混乱的时期,反映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损失大小。
  总之,在当代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和国防等诸多领域,数学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结合经济科学成果进行财经数学的教学改革
  
  目前的财经数学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实用技能的要求明显,呼吁加强师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教材和教法难如人意。传统授课模式受到挑战,学生要求教学方式、内容多样化,要求改革教学手段和知识结构的呼声较高。
  未来的财经数学人员要求职业判断能力强,善于运筹帷幄,不拘泥于财经数学思维。这要求我们的财经数学人员知识面广,财经数学教育改革需要新理念,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科及院校的协作、联合、优势互补、双赢的方式,打开财经数学教学的新局面。要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经济科学成果前沿性相结合,在介绍数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当今最新的财政金融科学成果等做引导性的介绍,形成了一个新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要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发展,融合新的财政金融科学成果等。
  数学教学应该吸收经济科学的许多新技术内容,例如金融专业,既包括金融、投资、保险精算等内容,也包括数学统计的内容,数学与这些学科是难以分开的。这样必须要求教师要开拓新领域、更新知识结构,也要求数学课程体系和结构在综合化方面进行重组,其结果必然出现许多新的体系结合面和内容生长点,从而大大促进数学学科专业的实质性改革和建设。
  开展数学教学改革,要吸收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师参与。例如包括应用数学学院、金融学院、保险学院和信息学院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开展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要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不同学科的课程,不是简单拼凑的切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地集于一体,要求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集于一课,为改造和更新数学专业提出了挑战和机遇。要营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浓厚氛围,通过繁荣学术活动来推动学科交叉。采取大讨论、学术茶会以及系列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碰撞,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举办“数学、经济、金融系列论坛”、“前沿科技大师论坛”、“多学科博士论坛”和“中央财经大学大讲堂”等系列讲座,为学科交叉融合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这些系列论坛和讲座将推动数学和经济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走向深入。
  同时,作为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数学课程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内容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部分学生对数学基础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打破原理性课程枯燥无味的传统局面,要改变“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特点,制作动态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性内容能够有一个直观接触。此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合作排练,对多个教学内容进行分角色模拟表演,以此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验安排上,选择典型的实验,到专门的微机实验室内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将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五、结束语
  
  紧密结合财经科学成果,改革财经数学教学方法,目的在于选择有内在联系的相关专业(如金融、保险精算、计算机等),制定系统的、结构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数学学科在综合化的基础上,获得视野更开阔、内涵更丰富、基础更宽厚的发展,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通晓数、理、财经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更大潜力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必须确定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它既不是原有数学、经济专业的移植,也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拼凑和删减,而是要求突出其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合成和综合连接,以达到整体上和深层次上的真正渗透。
  数学教学吸收经济学科的新科学成果内容,促进数学基础学科和财经应用学科的融合,培养既有深厚数学学科功底,又善于做实际财经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方面较之于传统单科数学专业更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使数学专业的学生掌握财经知识,具有财经的特色,为数学学科体系增添新的活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数学人才。
  (资助项目: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基金<2007>)
  
  责任编辑 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