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对本科化学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

作者:张华山

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今年3月美国KEAN大学Hayat教授编写“IMAGINING TECHNOLOGY”(造影技术)一书时给我写信,要把我在“Nitric Oxide”杂志刚发表的有关荧光造影细胞中NO的论文写进该书,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分析化学教材和教学内容应着眼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应用。武汉大学等单位新近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对分析化学教材及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有不少新内容。
  在2007年6月,我去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叫大冶特种钢厂)的中心实验室学习访问,发现所用的分析方法高度自动化,从取样到报出所有项目的分析结果仅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原来所用的方法基本全部淘汰,可以说与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完全不同。但是该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说,分析化学理念和分析“量”的意识就是从书本和实验上培养成的,没有它,掌握起来太慢了。我深受启发:怎样在新形势下,将实际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尽快写进教科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结合实验讲授理论课。分析化学严格训练应存在始末,分析化学实验越早越好,提高实验项目的层次和水平。结合书本知识先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而后集中讲授理论课,与其他学科交叉时,开设综合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保证学生同时学到基础和先进知识。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安排,适当调整学时,适当减少化学分析学时,增加仪器分析学时,找准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在精简授课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达到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在这方面基本形成共识,不过,具体做法各有不同。
  
  六、走向社会,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问题
  
  化学本科理论教学不仅要与实验结合,还要与社会结合,要与科研、生产单位结合。通过科研、生产的实际训练来理解、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独立观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和应用单位需要的人才。具体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专家技术人员走向大学课堂,结合科研、生产实际讲述理论课如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仪器分析在钢铁及地质分析中的应用,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方法和要求。让学生理解理论课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并且又来指导实践和生产实际。“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去大型企业、公司、研究院所和进出口商检部门单位,一种是参观和感受,体验该课程的要求和“量”的概念具体应用。另一种是住下来,参加生产实际,走一个生产的全过程。不光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责任心和独立工作能力,检验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看看和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单位了解学生。这样和社会单位建立互信,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门路和范围。几年来我们与湖北省地矿局地质研究所、湖北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武汉钢铁公司和大冶特钢股份公司等单位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强联系,切实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
  以上是我对本科化学教学和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教学问题的认识,可能有片面性,但我认为确有问题存在,也需引起注意和改进。文中本人提出的一些改进措施可能有些单位已经实施,或者有更好的办法,希望共同交流。
  本科教学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根本和重中之重。本科化学教学是我的责任和本职工作,体会更深和更具体。可以这样说,本科教学的投入产出不会马上见效,需要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但是大家都认真去做,坚持不懈,教学质量的提高终究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
  
  [责任编辑:余大品]

[1] [2]